去掉“中性”意味着什么?
去掉“中性”意味着什么?——2月21日,央行发布2018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报告说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而上季度即去年第三季度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央行的表述是“坚持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中国基金报》)。也就是说,关于货币政策,最新的央行报告中保留了“稳健”的说法,但删掉了“中性”二字。这是为什么?莫非今年要实行“稳健但并未必中性”的货币政策?照此说来,“稳健”并不等于“中性”,“宽松”或者“紧缩”的货币政策也可以是“稳健”的。那么,“稳健”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去掉“中性”又意味着什么呢?另据中国政府网报道,2月20日,国务院领导在当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重申:稳健的货币政策没有变,也不会变,我们坚决不搞“大水漫灌”!(未名日记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