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教育”:社会的还是个人的?
“过度教育”:社会的还是个人的?——
前几天笔者在一篇博文中散议了一番“过度医疗”的问题,随即又见到财经作家吴晓波先生在财新网撰文,谈到另一种“过度”——“过度教育”。
吴文是从近日浙大一位孟姓在读博士生的道歉引发网上热议说起的。孟生的儿子出生10天后得了心肌炎,在ICU治疗一天就要2万元,收入有限的孟生选择送外卖挣钱来补贴儿子的医药费。面对部分人对其“辜负国家培养”的指责,他道歉说“给浙大丢人了,对不...
“过度教育”:社会的还是个人的?——
前几天笔者在一篇博文中散议了一番“过度医疗”的问题,随即又见到财经作家吴晓波先生在财新网撰文,谈到另一种“过度”——“过度教育”。
吴文是从近日浙大一位孟姓在读博士生的道歉引发网上热议说起的。孟生的儿子出生10天后得了心肌炎,在ICU治疗一天就要2万元,收入有限的孟生选择送外卖挣钱来补贴儿子的医药费。面对部分人对其“辜负国家培养”的指责,他道歉说“给浙大丢人了,对不...
特拉斯豪赌“大减税”:初生牛犊不怕虎?——
英国与美国堪称是西方阵营中“最亲密的盟友”,也许并非巧合的是,眼下都面临经济衰退风险和不知“伊于胡底”的高通胀。但笔者注意到两国管理层除了均施以强力加息之外,其它的应对政策似有所不同:拜登政府通过立法加大整体投资力度,而特拉斯内阁则在上周五宣布了该国50年来最大规模的减税计划。
据界面新闻报道,英国此次的减税计划包括但不限于:取消将公司税上调至25%的计划,将...
“中国原则”是防止核战的最佳方案——
昨天是9月27日,是俄罗斯在其控制下的原属乌克兰的四个地区举行“入俄公投”的最后一天。不用看统计数据也能知道,这种“刺刀下的公投”笃定将会“通过”加入俄罗斯的决议,预计俄将很快“敞开怀抱”宣布“接纳”四地;尽管国际社会(除了极少数国家)肯定不会予以承认,俄罗斯最终能否如愿保住自己的这一“胜利果实”,还要看未来俄乌冲突的最终结局。目前人们更担忧的是俄方领导人已放言将...
“过度医疗”与文明的“溃败”——
据财新网报道,近日湖南省创伤急救医学中心原副主任、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副主任医师刘翔峰被网络举报凭借过度医疗敛财。匿名爆料内容涉及多开药物、耗材敛财、诱骗病人、克扣进修规培医生补贴,甚至切下偷取患者正常组织欺骗病人及其家属等,种种劣迹可谓“令人发指”。官方消息显示,刘翔峰因为涉嫌严重违法正接受监察调查。刘的行为触犯了哪些法律法规,有待进一步的调查结论。
报道指出,过...
这国高通胀,何敢大降息——
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事情让人“惊掉下巴”或者叫“大跌眼镜”。正当大部分国家因通胀不断高升而开启加息周期之时,有一国却偏偏反其道而行之:据界面新闻报道,当地时间9月22日,土耳其央行宣布降息100个基点,将关键的7天回购利率从13%降至12%。
实际上这已经不是土耳其第一次在货币政策上这样“反向操作”,上个月它就同样降息了100个基点,自去年下半年至今,已总计降息500个基点。之所以它的降息举...
“核讹诈”与“梭哈游戏”——
昨天笔者在博文中写道:“不相信”(乌总统泽连斯基语)俄罗斯真的会为强占乌克兰的四个“公投入俄”地区而动用核武。笔者这样说不仅仅出于对国际法的道义认同,也是基于理性考量得出的判断。
请看普京“9·21”讲话中是这样说的:“核讹诈也开始了。在西方的支持下,扎波罗热核电站遭受着炮击,这带来了核灾难的威胁,而且北约主要国家的一些高级代表还发表言论讨论关于对俄罗斯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
俄乌冲突:“游戏结束了”?——
9月21日又是震惊世界的一天,当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视频讲话中宣布,将实行部分军事动员,同时誓言保护乌克兰顿巴斯的两个此前已宣布独立的“共和国”及赫尔松州、扎波罗热州“公投入俄”的权利。据凤凰网“天下事”报道,总部设于布鲁塞尔的地缘政治智库CIPI基金会主任保罗·拉福内据此认为,一旦上述四个地区被纳入俄罗斯联邦的版图,“游戏就结束了”。拉福内说,无论西方领导人对此作何反应,现...
欧洲电力:“商品”变为“半公共品”——
世人皆知,俄乌冲突爆发后,作为对欧盟制裁的反制,俄罗斯大幅降低了对欧天然气出口,到9月初干脆宣布“北溪1号”管道无限期关闭。据财新网报道,目前俄管道输欧天然气占欧洲进口量已从去年的40%降至5%以下,由此造成欧洲天然气价格上涨了10倍之多,同时其电力价格较年初上涨了6倍以上。
为了压降不断飙升的电价,当地时间9月14日,欧盟委员会正式发布紧急干预措施草案,具体内容包括:建...
疾评“部分动员”及“入俄公投”——
笔者刚刚在前日发了一篇博文,大意是鉴于俄罗斯毕竟是个核大国,奉劝乌克兰应该将当前的对俄战斗目标限定为收复失地、保家卫国,美西方的对乌军援也应“适可而止”,不支持乌军用远程武器攻击俄罗斯本土致使战事升级。孰料隔了一天即有“重磅消息”袭来:据央视报道,当地时间9月21日下午,俄罗斯总统普京发表视频讲话,宣布全国进行“部分动员”,称“目前在预备役中的公民,首先是那些曾在武...
美西方对乌军援应“适可而止”——
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有些专家经常将美西方对乌克兰的军援称为“拱火”,笔者觉得这种比喻有一定道理,因为以俄乌的实力对比,你对乌军援越多,战争就越会持续下去,和平就越难实现。但如果换一个角度看,倘若乌克兰没有得到这些军援,战事可能早就结束了,然而那将会以怎样的一种方式结束呢?
那么,为何笔者又认为美西方对乌克兰的军援应该“适可而止”?这是因为由于前些日子乌克兰在哈尔科...
中美经济发展应各取“中庸之道”——
在9月16日举行的8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有媒体提问了这样一个问题:8月核心CPI同比仅上涨0.8%,实际上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这是否意味着当前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较为严重?对此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表示,当前国内需求恢复相较于生产恢复比较缓慢,但后期随着政策效应的逐步显现,随着需求对国内生产的带动,核心CPI处于低位的状况会逐步得到改善。(澎湃新闻)
关心经济...
这位总统有点让人钦佩——
在现今世界的各国领导人中,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是笔者较为关注并有钦佩之感的一位。这不仅是因为他在今年年初成功地平定了国内的一场骚乱后,非但没有以“铁腕”收紧自己的统治权,反而推出了一系列旨在限制总统权力、扩大议会民主的改革方案;也不仅是因为看到他在今年与俄罗斯总统同台的情况下直接了当地表示反对已被俄军控制的乌克兰顿涅斯克和卢甘斯克这两个“共和国”的“独立”,指这是一种“...
“美联储是全球经济‘破坏之王’”——
本文题目中的这句话不是笔者所撰,而是美国经济学家、诺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说的。据新浪财经报道,他在日前发表的一篇专栏文章中指出,美元今年的上涨在很大程度上是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的结果,导致今年以来其它货币的汇率都在下跌。
这确是一个事实。诚如克鲁格曼所说,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美元作为主导货币的历史,使得它在外汇市场上很难被推翻。尽管美国现在占全球GDP的25%左右,比1960...
英国君主制的悖论和“长寿奥秘”——
别误会,笔者这里说的“长寿”是指英国的君主制而非君主。不过英国的君主中也不乏长寿者。譬如刚刚去世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就活了96岁,在王储位置上候了64年的查尔斯也终于接替其母而登基。《新京报》就此载文说,告别女王后,英国君主的权威还能撑多久?文章指出,当前英国面临着能源危机、持续上升的生活成本和脱欧带来的影响,失去女王这一精神支柱无疑让情况雪上加霜;文章引述美联社...
俄罗斯何不听从IAEA的意见?——
财新网报道:9月6日,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正式发布了对乌克兰扎波罗热核电站的实地考察报告。这份全球瞩目的报告对该核电站的安全情况表示严重关切,并呼吁有关各方立即在核电站周围建立一个“核安全保护区”,以防止交战双方的军事冲突引发核事故。报告称IAEA准备立即就建立“核安全保护区”一事展开磋商。
此前,由于地处乌克兰南部俄乌冲突的前线,俄罗斯控制下的扎波罗热核电站所在区域不...
“天价月饼”的问题不在于贵——
今天是吾国传统的中秋节,前些日子“天价月饼”又成为舆论热点。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早在6月,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就联合发布了《关于遏制“天价”月饼、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公告》,对单价超过500元的盒装月饼实行重点监管。公告指出,从多年市场情况看,99%的月饼价格比较亲民,但也有占比1%的盒装月饼单价在500元以上。有评论称这种“天价月饼”现象不仅背离了传统文化本源,助长了奢靡浪费...
智利修宪受挫:弯子转得太急了?——
不知怎的,笔者近日似跟一些外国的选情“摽”上了:上两篇博文“闲聊”了美英两国的选举和近况,紧接着又见有一个国家出现了新的“谈资”,索性再来一篇。笔者猜这可能因为自己一向对相关的制度设计颇感兴趣。
据财新网报道:9月4日,智利就由总统博里奇力推的新宪法草案举行了全民公投。计票结果显示,近62%的选民投了反对票。据介绍智利的现行宪法是由1973—1990年在该国掌权的右翼领导人皮...
区区8万人,何能定首相?——
这已经不算是“新闻”:过去的9月5日,英国保守党“党内普选”的结果揭晓,现任外交大臣特拉斯最终拿下8万1326票(占比57.4%),波澜不惊地击败竞争对手财政大臣苏纳克(获6万399票,占比42.6%)。依照英国法律,她将作为英国下议院多数党的新党首,自动接替此前因丑闻辞职的约翰逊成为新一任英国首相。
笔者对英国的选情不感兴趣,感兴趣的是他们的选举制度。笔者知道该国实行的是议会选举制,组成...
G7给俄油限价,人家不卖你咋办?——
笔者昨日的短文指欧洲与俄罗斯围绕天然气供需的博弈愈演愈烈,双方都在“硬杠”。随后见新浪财经消息:欧洲天然气期货价格在北溪1号无限期停气之后曾一度暴涨,但接着出现雪崩,不到三天就下跌了三分之一,每千立方米跌幅超过 1000 美元,据说原因是欧洲的储气设施大都已提前装满。笔者不由得在“一句评”中兴叹:“噬者遭反噬,这句话对双方都是适用的。”
不仅是天然气,针对俄罗斯的另一大...
欧洲与俄罗斯,谁“犟”得过谁?——
正应了笔者之前的猜测:据界面新闻报道,当地时间9月2日晚,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宣布:已停供三天的北溪1号天然气管道,因技术原因无法恢复供应,不确定何时能够输气,并否认存在任何政治动机。
俄方此举是否有“政治动机”笔者不得而知,但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俄方对欧洲的天然气供应时断时续、时减时停,这是人们可见的事实。不过欧方对俄制裁在先,就算俄方藉此反制,欧方似也无话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