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请重新抡起你们的“锤子”吧!——

7月已过,新冠疫情对全球的“第二波”冲击却浪头未息。截至目前,吾国之外已有215个国家和地区有感染病例,累计确诊突破2000万,病亡者超70万,确诊病例破万的国家已有八十多个。其中美国7月新增病例近190万,占病例总数42%;日本每日新增感染病例上升了50%以上;印度、澳大利亚及非洲的病例激增;欧洲疫情也在反弹……炎热的8月来临,在经济复苏与疫情防控两难间,全球如何应对势头不减的新冠?

笔者在6月份曾写过一篇博文,题为《“锤子”不给力,“舞蹈”奈其何》,指以吾国的经验看,要想成功地遏制新冠疫情,必须在初期以最严厉的措施实行最严格的隔离措施,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人际传播,如此经过一段时间,待绝大部分病毒消亡之后,才可以转而在继续戴口罩、勤洗手,以及保持人与人的间隔距离、禁止成规模聚集性活动的前提下,稳扎稳打地开始复工复产,并随时准备将局部复燃的疫情消灭在萌发初期。也就是说:前期的“锤子”必须要砸得够狠,后面的“舞蹈”才能从容展开,而且在“舞蹈”期间,还得随时拎着“锤子”防止疫情反弹。如此,“锤子+舞蹈”的抗疫模式才能真正奏效。

遗憾的是,除了吾国等少数“模范生”,大部分国家却未能做到这一点。简而言之,它们最初时的“锤子”敲得本就不够狠,未等疫情明显消退,又急于开始“舞蹈”,从而不可避免地导致疫情出现反弹,遂使前功尽弃,重又陷入“四面起火”的困境,疫情的蔓延甚至于比前一阶段还要严重。美国在这方面堪称是一个“反面典型”。

诚然,各国的制度文化不同,很多国家无法做到像吾国这样“集中力量办大事”,对此笔者在两篇谈“自由有代价,民煮有缺陷”的博文中有过分析。然而,新冠病毒却不管这些差异,它既不讲“政治”,也没有“意识形态”,而且不分国界。只要你没有找到正确的防控策略并能有效地付诸实施,它就会对你持续地发动“无差别攻击”,直把你打得“落花流水”。

老话说“旁观者清”。笔者虽蛰伏乡间,拜互联网所赐,真正可以做到“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以上所说的道理,其实并不复杂,只是人也好,国家也罢,往往都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为今之计,这些国家要想控制住疫情,在疫苗问世之前,唯一的办法只能是“从头再来”,重新捡拾起“锤子”狠狠地敲击。尽管这样难免在经济上会再次付出代价,但之前的教训已证明,若继续沿着错误的方向走下去,所付出的经济代价只会更大。事实已证明,新冠病毒不会像当年的SARS那样自动消失,而且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日前公开表示:没有治疗新冠肺炎的灵丹妙药,可能永远不会有。如此,难道人类眼睁睁地看着疫情失控,坐等还不知道何时能问世、是否能问世的疫苗来拯救自己吗?

可悲的是,人类历史上还真的不乏这样“失控”的先例。否则就不会有一战、二战这样的世界大战了。而新冠疫情对人类来说,不啻于“第三次世界大战”,只不过交战者不是人与人,而是人与病毒。

仍以美国为例,它就是因为前期的“锤子”砸得不够狠,后来又急于开始“舞蹈”,方才导致疫情曲线的大反弹。不过最新消息说,8月份美国新增病例的7日均值有下降趋势,约为5.4万例,相比7月下旬6.6万例的7日均值,降幅达到18%(财新网)。但这一水平仍然是世界最高的。希望美国人吸取教训,这回万勿再次过早放松,还是得把“锤子”抡起来、砸下去,直到像吾国这样基本把病毒给灭了。不然,若疫情始终像“达摩克利斯剑”一般悬在你头上,又何谈恢复经济和生活呢?(未名日记8月12日)

话题:



0

推荐

蔡未名

蔡未名

2165篇文章 3天前更新

未名者,江南布衣。生于20世纪50年代,下过乡,上过学,教过书,做过公务员,写过小说。中年后创办并主编某内部刊物凡二十多年,撰有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等分析评论文字千万余言。现已退休,居于山间一寓,远离城市喧嚣。2017年开始撰写博客,每周一文,2018年7月开始每日兼发微博。发挥余热,防止痴呆,只事耕耘,不问收获。诗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也。 电子邮箱:wmc529@sina.com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未名周记(每周一发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