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何以谨慎预估今年增长目标——
笔者日前在财新网看到有篇报道说,目前全国31个省份中,仅天津上调了2025年GDP增长目标,有15个省份下调目标,其余15个省份目标大体与去年持平。
这似乎与以往给人的印象有所不同。为什么会这样?笔者觉得不要小看地方政府对本地区经济的估测能力,毕竟他们在这方面已经“富有经验”;何况年初提出的增长目标,到年底是要“算账”的,完不成目标总归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据报道稍早前29个省份公布的2024年经济增速,其中有21个省份未能达标。诚如报道所说,今年经济仍将受国内需求不足、国外特朗普政策不确定性加大等因素的影响。在这种背景下,地方对本地的增长目标宁可谨慎些也不大会“冒估”。综合来看,上述预期可以说也预示了今年全国的增长情况:大概率不会超过去年的增速。
官方统计部门此前公布,2024年全国的GDP增速为5%。这个速度对吾国来说看似平常,实则真正称得上是“来自不易”。盖因去年这一年的国内外政经形势十分复杂,特别是学界普遍认为吾国经济存在通缩现象,一般而言,通缩会阻碍经济的增长,但为何在吾国这一定律似乎不那么灵验呢?
细论起来原因有不少,窃以为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吾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发挥了作用。这一点无论是从应对房地产危机推出的“保交楼”、“白名单”、“以购代销”等措施,还是从增发几万亿特别国债加大对“两高”、“两新”等重点项目的投资力度来看,均是一般国家很难做到的。
但是也要看到,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尚未得到根本的改观,而且由于特朗普上台后口口声声要对吾国输美产品加征关税,今年的的出口较比去年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要知道去年的GDP之所以保持不错的增速,外需起到了不小的支撑作用。因此,地方政府们对本地区今年经济增速谨慎甚至可以说略偏“保守”的预估,还是比较理性的。
无论如何,去年吾国在通缩的背景下还能保持5%的经济增速,应该说创下了又一个不大不小的“奇迹”。但是,经济规律虽然未必“百试不爽”,有时会因某些变量出现突破常规的现象,但它终究还是要起作用的。就此而言,通缩背景下仍能保持经济的中高速增长毕竟不能算是“常规”。展望未来,我们还是要通过深化改革,从根本上扭转内需不足的结构性缺陷,如此方能使得吾国经济行稳致远。(未名日记1月30日)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