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莫斯科恐袭案的“蝴蝶效应”——

战争期间有些信息往往扑朔迷离、莫衷一是,经常会出现“罗生门”。俄乌冲突就是如此,比如前年的乌克兰“布恰屠杀案”,又比如后来的“北溪管道爆炸案”,外界至今无法得知真相。而最近发生的莫斯科恐袭案也成了一起新的“罗生门”。

笔者在之前的一篇小文中说到,俄罗斯总统普京在3月25日的安全会议上宣布此次莫斯科恐袭“是激进的伊斯兰主义者发动的”,在这一点上倒是与美、法、英等西方国家达成了“共识”。但普京进而提出了“谁是雇主”的疑问,且并没有掩饰对乌克兰和美西方的怀疑。

到了第二天即3月26日,俄方进一步明确了这种怀疑。据观察者网引俄媒报道:俄联邦安全局局长亚历山大·博尔特尼科夫当天表示,俄方怀疑美国、英国和乌克兰可能是莫斯科州恐怖袭击事件的“幕后黑手”。不过笔者注意到,博尔特尼科夫说的是“怀疑”,并称俄方尚未确认恐怖袭击事件主谋的身份,情报部门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查明恐怖袭击的直接组织者和资助者。

有个法律术语叫“合理怀疑”。俄罗斯猜测乌克兰和美西方是恐袭的“幕后黑手”,应该说这种怀疑是合理的,因为两边已是“敌对方”,这表明对方是有“作案动机”的,只是有动机还需要有证据。

笔者有一点不明:俄方宣布那几名直接参与袭击的恐怖分子已经认罪,既然如此,难道没有从他们嘴里审问出谁是“雇主”吗?以俄罗斯安全部门的效力,看起来让他们开口似乎并不是什么难事。又或者其中的线索曲折太多,连这几个恐怖分子都说不清楚“幕后黑手”究竟是谁,他们只是稀里糊涂地“拿钱办事”?……

有意思的是,臭名昭著的极端组织“伊斯兰国”(ISIS)几次发表声明主动认领此次恐袭,但俄罗斯却偏不接这个“话茬”,普京只说是“激进的伊斯兰主义分子所为”,就是不肯把帐算到ISIS头上。有消息说ISIS为此急得直跳脚,扬言要对俄罗斯实施更大的报复,直到俄方承认是他们干的。——笔者还从来没见过干了坏事还这样上杆子要求给自己“定罪”的,大概也只有ISIS才做得出来,这只能解释为他们被之前的国际反恐战争打得式微之后,现今急于要刷存在感并试图趁机“东山再起”,而莫斯科恐袭事件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机会”。遗憾的是,在过去的国际反恐战争中,俄、美、欧都是“同一条战壕里的战友”,如今却这样“反目相向”,令人不胜唏嘘。

不管怎样,追责恐袭这事儿最后还是要拿证据说话。笔者之所以关注此事,除了表达对恐袭者的义愤和对遇难者的哀悼,还有一点为俄乌双方“瞎操心”的意思。特别是俄罗斯,吃了这样的“眼前亏”,自然是满腔怒火,但如果拿不出确凿的证据证实自己对乌克兰和美西方的怀疑,接下来又该怎么办?

退一步讲,假如俄方最终认定ISIS是恐袭者的“雇主”,也不大好处理。虽然“伊斯兰国”在之前的反恐战争中已被打得七零八落,但它的残余势力还散布在全球不少地区,俄罗斯如要对它进行报复,好比是“高射炮打蚊子——有劲使不上”。再说这边厢俄乌战争还在打得“热火朝天”,俄罗斯恐怕也腾不出手来。笔者看到吾国国内有些专家指此次恐袭者在莫斯科这样的“京畿重地”之所以那么容易地“得手”,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俄罗斯政府忙于集中资源应对俄乌冲突,使得国内的安保力量比较薄弱。此说颇为在理。

那么,假如俄罗斯拿得出证据证实是乌克兰(政府)干的,事情是不是就比较简单了?老实说,笔者觉得果如此普京的决策难度也许更大了。因为按照常理,一国如遭遇另一国官方实施的这种大规模的恐袭,造成的死伤数量如此之多,完全足以构成向对方“正式宣战”的充分理由了。但是如果普京真的下决心这么做,又会带来怎样的后果呢?……犹记得前不久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曾表示,俄乌冲突正在演变为一场“战争”,有分析指这是俄方首次使用“战争”这个词汇,意味着俄罗斯可能会让冲突“升级”。不过笔者注意到从时间线来看,佩斯科夫说话在先,而莫斯科恐袭发生在后,此外他当时还说从法律的角度来看当前的俄乌冲突仍在“特别军事行动”的框架内。更重要的是如上所说,假如俄罗斯因此对乌克兰正式宣战,由此引起的连带效应将不可预测,到那时“第三次世界大战”也许就不是说说而已的了。

至于乌克兰,日子当然也不好过,因为不知道俄罗斯最终认定谁是“雇主”,认定之后又将怎样,乌方好比某则寓言中在“楼下”的那位,只能擎等着“楼上的那只靴子”不知何时会落下来。从这个角度看,俄罗斯也许乐得“让子弹再飞一会儿”,至少可以让乌克兰“惶惶不可终日”。当然,“子弹飞”的时间不能太长,否则自己国内的民意恐怕也忍受不了。至于扔战术核弹,笔者坚持认为绝不会是俄方的选项,最大的可能是俄罗斯会借机加强对乌克兰的攻势,以夺得更多的土地,这样也算是对遭遇莫斯科恐袭的一种“反制”。

最后要说到“伊斯兰国”。如果这次恐袭真是它干的,ISIS也许会躲在某处“偷着乐”了,因为它只是出点钱雇了那几个亡命徒干了这么“一票”,就把一众国家搅得“昏天黑地”,眼看着似要“天下大乱”或者说是“乱上加乱”——这或许也算是一种“蝴蝶效应”?笔者在央视四套节目中看到一位研究俄罗斯的专家称这次恐袭不像是ISIS干的,理由是袭击者事先事后都没有宣布明确的政治诉求,笔者觉得他恐怕是“高看”极端组织了,如今的恐怖主义行为早就不像以前了,套用早年间伯恩斯坦的一句话来说:目的是没有的,就是要袭击、要杀戮、要搅局。也正因为如此,它才成为所有国家的“公敌”,包括俄罗斯,包括美西方,也包括吾国——别忘了,就在莫斯科恐袭之后,紧接着在巴基斯坦也发生一起针对我们中国人的炸弹袭击事件,致使参加援巴建设项目的五位吾国工程师不幸罹难!由此可见,归根到底,铲除任何形式的恐怖主义,这才是我们人类最大的公约数!

据凤凰卫视报道,俄罗斯侦查委员会发言人彼得连科日前说,调查证实恐袭实施者从乌克兰收到大量资金和加密货币用于准备这场袭击,但他没有指明这是乌克兰政府所为。然而乌克兰除了政府还有其他民间组织,比方说俄罗斯所称的“民族主义分子”,他们出于对俄罗斯的仇恨,出资“赞助”这次恐袭倒也不是不可能。值得一提的是,上述那位研究俄罗斯的专家说俄方所称的“民族主义分子”就是指乌克兰政府,笔者听了吓了一小跳:兹事体大,俄罗斯官方都没有这么直说,你一个“外国专家”,何以就这样下定论呢?

不过也有立场似乎相反的“专家”,如凤凰新闻客户端的“荣誉主笔”唐驳虎先生日前在该网载文说,根据相关消息,此次袭击莫斯科的恐怖分子曾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秘密军事营地接受过训练,土方目前掌握着比俄方更详细的信息,已获得此次恐怖袭击案的调查主动权。你看,这又扯上土耳其了——注意,千万不要弄错,唐先生说的这个秘密训练营当然也不是土耳其官方而是一个极端组织设立的。

本篇小文正要收尾,忽见央视新闻最新消息,俄罗斯外交部日前发表声明,指责乌克兰实施了莫斯科恐袭,要求乌方根据国际公约逮捕并引渡包括乌国家安全局局长马柳克在内的所有参与袭击的人员;而乌克兰国家安全局发表声明反驳称,俄罗斯外交部没有提供任何证据证明乌克兰参与了莫斯科恐袭事件,俄方的这些要求“毫无意义”。另据参考消息网引俄媒报道,俄外交部在声明中要求乌克兰逮捕和引渡乌安全局局长马柳克的理由是,他之前承认策划了2022年10月克里米亚大桥爆炸案。

笔者有点累了,无意再写下去,只想就此简单地提出两点:第一,说起“遵守国际公约”,俄罗斯对乌克兰发起“特别军事行动”该怎么论?第二,克里米亚大桥爆炸案跟莫斯科恐袭案是一回事吗?如果是的话,俄罗斯成天介轰炸乌克兰的基础设施,又算是怎么回事呢?

  算了,还是洗洗睡吧。(未名日记4月2日)

话题:



0

推荐

蔡未名

蔡未名

1971篇文章 3小时前更新

未名者,江南布衣。生于20世纪50年代,下过乡,上过学,教过书,做过公务员,写过小说。中年后创办并主编某内部刊物凡二十多年,撰有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等分析评论文字千万余言。现已退休,居于山间一寓,远离城市喧嚣。2017年开始撰写博客,每周一文,2018年7月开始每日兼发微博。发挥余热,防止痴呆,只事耕耘,不问收获。诗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也。 电子邮箱:wmc529@sina.com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未名周记(每周一发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