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以旧换新”与“破窗理论”——

财经作家吴晓波的财新博客日前发文说,在“以旧换新”之风的吹拂下,当人们还在思索是否要换掉不好使的家电、轰轰突突的老汽车、内存爆炸的手机时,郑州给大伙提了个醒,除了上述消费品,亲们是否也考虑下房子?——郑州市住宅与房地产业协会日前发布了《促进房地产市场“卖旧买新、以旧换新”工作方案(试行)》,称隶属郑州国资委的郑州城市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将在2024年收购5000套二手房(试点期间目标先收500套),以促成老百姓通过“卖旧买新、以旧换新”的方式购买改善型新建商品住房。

笔者见之不禁轻轻拍案。再看其他报道,不止是郑州,另有若干个城市也正在准备实施类似的计划。看来房子“以旧换新”的政策将全面推广。

按说市场中的“以旧换新”属于正常现象,家里财力尚有富余的居民,都想藉此提升一下自己的生活水平。但不同的是,这一波兴起的“以旧换新”,是由政府部门推动的。

政府为何要替居民操这份心?当然是为了增加GDP的产出。据说经济学中有一种说法叫“破窗理论”,即一扇窗户的玻璃破碎了再换一块新玻璃,就会产生新的GDP,因为GDP计算的是“产值”,清除旧玻璃、投资生产新玻璃及其安装的人工成本都会计入其中。

“以旧换新”的出发点及其效应跟“破窗理论”尽管有程度上的差别,但本质上都是着眼于以此产生新的GDP。实际上政府推动“以旧换新”并不是“新生事物”,早在多年以前有关部门就曾有过,只是这一次的政策力度看来比较大,除了家电、手机等日常用品,如今还拓展到住房领域。除此之外,企业的机器设备等也已纳入了“以旧换新”的政策范围。

从促进GDP增长的角度看,政府推动“以旧换新”有其合理性。计划经济时期有句老话,说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指的是一种“艰苦朴素”的持家作风,但也跟那时的物资比较匮乏相关。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吾国经济和百姓的生活早已今非昔比,用不着再如此节俭,而且这样还难免会影响GDP的产出。盖因老话又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新时代自应有新的消费观。

一般来说,“以旧换新”应该是百姓和企业的自发行为。此番由政府出面积极提倡,自有更加宏观的考量。当前吾国经济面临需求不足的困难,除了加强出口,还需要千方百计扩大内需,“以旧换新”的政策于是应运而生。

不过凡事皆有两面。这里有两个问题需要仔细斟酌。一是既然由政府出面鼓励“以旧换新”,单是停留在口号上是不够的,还得由财政掏钱补贴,才能刺激居民和企业的积极性。而现今的财政又比较吃紧,所以财政本身也需要“补贴”,要么是增发债务,要么是由央行助力,否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二是“以旧换新”之后,换下来的旧东西该如何处置?家电、手机这些还好办,有些“大物件”就比较难处理了。以房子为例,笔者曾在“未名一句评”中问道:换下来的旧房子是拆掉重盖再卖,还是分给那些住房困难户,包括进城打工的农民工?工厂的旧设备处理起来难度也不小,因为它们还能用,总不能当成废品“回炉”吧?这样造成的浪费也实在太大了。

对于房子的“以旧换新”,坊间议论纷纷,笔者看到有两方面的意见。一种认为想法不错,但实操起来能成功置换的房子数量恐怕有限,在市场中激起的水花不大,此事更重要的在于“信号意义”,并称这种“凭空创造的购买力”,也许是当下房地产市场最需要的“活力”。另一种意见认为市场很大,如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廖群在新浪财经撰文认为,“以旧换新”的内涵其实是高质量发展,他指我国一半左右的存量住房,基本上不具现代化标准,应该像其他传统产业与产品一样,在标准上朝现代化方向升级。由此他估计整个城镇居民住房存量中的40%需要置换,换房涉及的人口在4亿左右!——这个数字可谓十分惊人,大大超出了笔者的想象力。按廖先生的说法,吾国接下来岂不是将要掀起新一轮“大拆大建”的高潮?

   不管怎样,这些还都属于“纸上谈商”,最终还是要看实践的结果。文末笔者再送一个“彩蛋”:据《中国证券报》报道,北京通州某楼盘项目项目清明假期开启购房“买一送一”活动,买77平方米两居免费送一套烟台108平方米海景现房。经该报查证,这不是假消息,只是仅限于部分房源,且需要全款支付。笔者代为吆喝一声:欲购从速!(未名日记4月25日)

话题:



0

推荐

蔡未名

蔡未名

1974篇文章 2天前更新

未名者,江南布衣。生于20世纪50年代,下过乡,上过学,教过书,做过公务员,写过小说。中年后创办并主编某内部刊物凡二十多年,撰有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等分析评论文字千万余言。现已退休,居于山间一寓,远离城市喧嚣。2017年开始撰写博客,每周一文,2018年7月开始每日兼发微博。发挥余热,防止痴呆,只事耕耘,不问收获。诗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也。 电子邮箱:wmc529@sina.com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未名周记(每周一发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