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哀莫斯科恐袭:和平才有安全——

3月23日上午,笔者一觉醒来,闻听又一个骇人的消息:各家媒体纷纷报道,就在当天凌晨时分,位于莫斯科一座卫星城的大型文艺展演场地发生了一起严重的袭击事件,多名枪手进入宏伟的“番红花城市大厅”,向正准备观赏音乐会的在场观众进行无差别扫射、投掷燃烧弹并引发大火。据俄方证实袭击已导致137人遇难,另有百余人受伤。

毫无疑问,这是一起完全针对平民的恐怖主义袭击,国际社会纷纷予以强烈谴责,证明大多数人还有基本的同情心和同理心。笔者当然也义愤填膺,并对死难者致以哀悼。与此同时浏览相关报道后也有几点疑虑。

首先是袭击的实施和幕后策划者是谁?鉴于打了两年多的俄乌冲突仍在继续,很多人包括笔者第一时间很自然地会猜想会不会是乌克兰?虽然事发数小时后极端组织“伊斯兰国”(ISIS)在社交媒体上宣布认领这起袭击事件,但由于声明中并未提供有关证据,目前还难以确认。乌克兰官方随即表示此事与其无关,而美国方面也称乌克兰并无牵扯其中,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对美方的表态不无微词,质疑其为何如此匆忙地试图为乌克兰“开脱”。

笔者也认为这确有点蹊跷。美方忙不迭地为乌克兰“洗白”,即便不是“欲盖弥彰”,往“好”里说可能是忌惮俄方对乌方进行疯狂报复。果如此肯定将导致俄乌冲突的升级,连带着将使俄罗斯跟美西方的矛盾趋于“白热化”。需知马克龙有“出兵论”在前(尽管莫斯科恐袭发生后他也立即予以谴责),而普京则几次声言已做好打核战的准备,就在此次恐袭发生的前两天,俄罗斯对乌克兰全境发动了今年以来最大规模的导弹袭击。假使俄方认定莫斯科恐袭是乌方所为,盛怒之下它会不会将对乌克兰发起全面进攻?甚至动用……战术核武?

这当然只是笔者的一种“下意识”,或许是“想多了”。目前事件仍在调查中。据报道恐袭发生24小时后,俄总统普京在其发表的全国讲话中,称已被抓获的几名直接犯罪嫌疑人曾试图躲藏并前往乌克兰,还指“根据初步信息,乌克兰方面为他们准备了一扇穿越国家边界的窗口”。但普京的这一说法是否表示已正式认定乌方是肇事主谋,还有待俄方的进一步确认。假如证据确凿,可以肯定俄方对乌方的猛烈报复势在必行,悬念只在于“猛烈”到何种程度;可是假如指控乌方的证据不足,或者事实表明的确是“伊斯兰国”所为(毕竟在此前的反恐战争中其与俄罗斯也结下了很深的“梁子”),普京或将陷入某种困境:由于现如今ISIS的小股武装分散在中东和中亚的一些地区,俄罗斯想要报复也无从下手;但如没有后续的强硬报复行为,普京的威望将严重受损,要知道他刚刚赢得大选第五次出任俄罗斯总统,首都莫斯科就遭遇了如此严重的袭击,如果仅仅只是抓住那几个枪手,即使对他们处以极刑,也很难告慰罹难者的亲属和心理受伤的国内民众。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袭击事件所造成的惨烈后果,对莫斯科来说确属前所未有。尽管在二十年前俄国内的车臣战争中也有过别兰斯大剧院恐怖事件,死亡人数多达三百余,但那毕竟发生在俄边远地区;而此次袭击地点处于莫斯科近郊,据介绍离市中心仅有二十多公里,可谓就在克里姆林宫的“眼皮子底下”。强如俄罗斯,何曾遭过这样的奇耻大辱?用吾国的一句古语来说:“是可忍孰不可忍?”

笔者随之还联想到国际上曾经发生过的两起重大恐袭事件:一起是二十多年前美国的“9·11”事件,另一起则是去年发生在以色列的“10·7”事件——巧合的是后者的袭击目标之一也是一场音乐会,当场有两百多名观众遇难。众所周知,“10·7”事件招致以色列的疯狂报复,对加沙地带狂轰滥炸至今日,造成巴勒斯坦十几万人伤亡的空前人道主义灾难;而当年的“9·11”事件则导致美国后来发动了两场大规模战争,即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更是死伤无数。回过头来看,可以说都是恐怖袭击“惹的祸”,三起事件联系在一起,让人不能不怀疑,那些恐怖分子之目的不仅仅在于袭击本身,更是为了搅得“世界大乱”。

问题不止于此。据澎湃新闻报道,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教授张家栋分析指出,此次莫斯科恐袭暴露了俄乌冲突给俄罗斯带来的国内安全漏洞;而上海外国语大学助理研究员王思羽亦分析称,俄乌冲突使得俄罗斯的安全网络“外紧内松”,反恐在俄国内安全系统中已不再是工作的重心,难以引起足够的重视,此外俄国内的骚乱与风波,也在透支和消耗俄安保系统的力量,令其陷入了严重的资源不足状态。

两位专家的分析颇有道理,如果安保足够严密,很难想象那几个枪手能携带自动武器和那么多弹药、燃烧品“大摇大摆”地进入那幢建筑,袭击得手后一度还成功地逃离现场;同时促使笔者又思考一个说来十分简单的问题:俄罗斯当初对乌克兰发起“特别军事行动”,目的是确保自己的“战略安全”;现在仗打了两年多,且不论战场上的损伤和国际环境的变化,试看今日之俄罗斯,是变得更“安全”了抑或是相反?……相信这也会是许多俄罗斯民众心中的疑问,对此普京怎么想的笔者不知道,只是又想起吾国的一句古话:“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显然,虽然和平时期也会偶有极端事件的发生,但唯有和平环境下国民才会有整体上“安全”,这是一个普通的常识。

无论如何,笔者要再次谴责发生在莫斯科的恐怖主义袭击,痛悼那些无辜的死难者。而接下来俄方将对谁采取哪些报复措施(当然前提是先要确认袭击背后的主谋),局势将会朝哪个方向发展,全世界都在关注,这也或将是克里姆林宫近几天的讨论重点。

  最后笔者还要表达一点内心的沮丧:我们人类如此聪明,科技水平如此高超,可是究竟要到何时才能挣脱这无休休止的“暴力循环”?(未名日记3月25日)

话题:



0

推荐

蔡未名

蔡未名

1970篇文章 23小时前更新

未名者,江南布衣。生于20世纪50年代,下过乡,上过学,教过书,做过公务员,写过小说。中年后创办并主编某内部刊物凡二十多年,撰有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等分析评论文字千万余言。现已退休,居于山间一寓,远离城市喧嚣。2017年开始撰写博客,每周一文,2018年7月开始每日兼发微博。发挥余热,防止痴呆,只事耕耘,不问收获。诗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也。 电子邮箱:wmc529@sina.com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未名周记(每周一发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