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新质生产力”从何而来?——

今年以来,“新质生产力”成为吾国舆论场上最热门的词语,媒体、会议以及官方文件上几乎每天都提及这个话题。这当然是件好事,体现了吾国将继续奉行改开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大计,而且当前我们的确需要挖掘新的生产力来促进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不过辩证法告诉我们,“一种倾向后面往往掩盖着另一种倾向”。笔者看到《经济日报》日前载文指出,随着“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被定为今年政府工作首项任务,多个省份将其列为工作重点,提出了各自的发展规划,相关领域的竞争势必日趋激烈。文章指越是此时越要保持冷静理性,要打好“预防针”,高度警惕“先是一哄而起,最后一哄而散”。

文章指出,倘若忽视产业发展规律,盲目跟风追热,什么热门就干什么,只会欲速则不达,导致新的重复建设、产能过剩等问题,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文章所提出的上述警示促使笔者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新质生产力”从何而来?依照经济的发展规律,当然是从市场中特别是通过市场竞争优胜劣汰之后方能“脱颖而出”,而不是管理部门事先规划好的结果。新质生产力之所以“新”,表明它的出现和发展具有某种不确定性,所以绝不能“一哄而上”,因为任何新的生产力能否得以推广都需要经过市场的检验。

上述文章指出,眼下有些地方出台文件,将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高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5G通信与新一代物联网、集成电路、产业互联网等等“新名词”一股脑地纳入规划,都作为重点发展领域,这样难免会出现生产要素的机械性、同质化,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还会导致优质资源分散错配,形成主体和布局分散等行业乱象。文章直言:我们在这方面是有过教训的,当引以为鉴。对此笔者深以为然。

诚如文章所说,发展新质生产力绝不只是一句口号,如何发展也不仅仅具有方法论的意义。笔者认为,更重要的是要从“实践出真知”的辩证唯物主义高度来看待。毫无疑问,政府在此过程中可以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但要认识到,对于“新质生产力”,管理部门自身也需要学习、辨析,而最终还是如十八届三中全会所说,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如果出现“一哄而上”的现象,本身就说明某些地方和管理部门认识上的盲目、行为上的鲁莽。说得尖锐一点:假使仅靠行政力量就能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那还要市场干什么?

  另一方面,正如领导所指出的:发展新质生产力并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笔者对此深表赞同。时下传统产业仍是吾国经济的基础,万不能在新质生产力尚未形成支柱作用的时候,早早地把传统产业给丢掉了,这样的话很可能将犯下“颠覆性的错误”,是必须要加倍警惕的。(未名日记3月19日)

话题:



0

推荐

蔡未名

蔡未名

1970篇文章 23小时前更新

未名者,江南布衣。生于20世纪50年代,下过乡,上过学,教过书,做过公务员,写过小说。中年后创办并主编某内部刊物凡二十多年,撰有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等分析评论文字千万余言。现已退休,居于山间一寓,远离城市喧嚣。2017年开始撰写博客,每周一文,2018年7月开始每日兼发微博。发挥余热,防止痴呆,只事耕耘,不问收获。诗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也。 电子邮箱:wmc529@sina.com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未名周记(每周一发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