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何不签一份“互不侵犯条约”?——

俄罗斯与北约之间的纠纷愈演愈烈。笔者在央视新闻频道上看到普京在12月23日举行的年度记者会上慷慨陈词的转播画面,他强烈抨击北约“厚颜无耻地欺骗”俄罗斯,违背承诺不断东扩,严重威胁俄的国家安全。据报道普京前两天在俄罗斯国家电视台发表的讲话中已明确表示,如果西方采取“明显咄咄逼人的路线继续下去,我们将以充分的、报复性的军事技术措施对‘不友好的步骤’作出强硬反击”,其所说的“报复性的军事技术措施”意味着俄或将会不惜动武。笔者看到国际问题研究专家、浙江外国语学院教授马晓霖昨日在《北京青年报》撰文(财新网亦有转载)说,俄外长拉夫罗夫12月22日宣布,俄将分别与美国和北约在2022年1月先后展开谈判。而更早些时的12月17日,俄外交部公布了自己的的谈判清单,这一举动亦属罕见,“战斗民族”的强硬姿态显露无遗。

笔者浏览了马教授介绍的俄这份清单的主要内容,颇感震撼。清单不仅要求北约排除进一步扩张和吸纳乌克兰加入的可能,还包括要求北约放弃在乌克兰、东欧、外高加索、中亚的任何军事活动和部署中短程导弹;要求美方不在原苏联加盟共和国和非北约国家领土上建立军事基地,不与这些国家发展双边军事合作;俄美均需承诺不在本国领土以外部署核武器并将已部署的撤回,不进行使用核武器方案的军演和放弃重型核轰炸机及非核轰炸机在本国领空外飞行;等等。

笔者认为,俄方列出的这份清单中,有些要求是合情合理的,有些则属于明知不可能实现而为之——俄方这样做也是可以理解的,盖因谈判即博弈,先亮牌者总是会把价码提得高一些,此所谓“取法其上,得乎其中”。

总的来看,俄方此次之所以有些出人意料地“发飙”,所谋求者,用现代语言来说叫做“战略安全空间”,这个空间不仅仅是以边境为界也包括周边地区;用吾国一句古语来说,则叫做“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而北约的欧洲国家也向来十分忌惮俄罗斯的威胁,特别是在2014年的克里米亚事件之后。

既然大家都有安全保障的需求,笔者建议双方不如签订一份“互不侵犯条约”。对此普京也已明确要求此次谈判应订立有法律效力的书面协议。否则两边自说自话、没完没了地打嘴仗,不停地调集重兵以示威慑,不仅徒耗资源,一旦“擦枪走火”,后果不堪设想,弄不好会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也未可知,这对双方乃至全人类都将是一场浩劫,何况现在新冠疫情还在全球肆虐。

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仅仅承诺“互不侵犯”或许还不足以打消彼此的猜忌。因此笔者建议俄、欧汲取吾国古人的智慧,双方军队还应从各自的边境“退避三舍”并不得部署攻击性武器,以留出一片缓冲地带防止发生军事冲突,这样各自都有了所谓的“战略安全空间”。

比较难办的是乌克兰问题。笔者之前曾写过一篇《焦点在于顿巴茨》的博文,此处不再复述。麻烦在于“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俄罗斯把乌克兰不得加入北约明确划为“红线”,理由是不能容忍北约进逼到自己的家门口;而乌克兰和北约则声称这“事关国家自由缔结条约和进行集体防卫的主权,以及冷战后原苏联东欧集团成员国民众自决命运的权利和意愿”(马教授语)。双方在此问题上端的是针锋相对,似乎看不出有妥协的余地。

笔者认为,如此“狭路相逢”,不如“各退一步”。马教授称博弈之下,“乌克兰很可能遭到西方遗弃”。笔者觉得说“遗弃”也许有些言重,但其加入北约之事应会暂时搁置,因为这是俄罗斯谈判清单中的核心诉求,总不能一点面子也不给;但乌克兰或可以趁机要求俄罗斯承诺不再插手干预乌东地区的局势,还乌克兰以主权和领土完整——这样的诉求应该说也是合情合理的。

据马教授说美国已经答应与俄罗斯举行谈判,但亦如教授所指出的,诡异的是美国总统拜登和英国首相约翰逊近期均表示,即使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两国也不会进行出兵乌克兰,而只会对俄施加前所未有的制裁措施。据报道拜登的这一表态遭到西方舆论近乎一边倒的指责,认为这是向俄罗斯“认怂”。其实在笔者看来,欧洲国家也未必有底气跟俄罗斯“硬杠”,盖因俄除了有战略武器的优势,对欧还有一道“撒手锏”——天然气。就在前几天,欧洲的天然气期货价格突破2000美元大关再创新高,有分析认为这与俄罗斯亚马尔天然气管道的反向运作有关,使得从俄罗斯朝德国方向输送的天然气大幅减少。虽然俄天然气供应商和俄政府均否认事件中有任何“非市场因素”,但时间上恰逢俄提出上述谈判清单,这恐怕不是一个巧合。不过笔者也注意到,拜登说“不会出兵”的理由,因乌克兰还不是北约成员国,美国无权派兵协防。细听此话其实留有余地,实际上也在暗示普京——你若是逼得太急,不排除北约干脆接纳乌克兰“入伙”的可能,如此难不成你就要“大开杀戒”吗?我们可也不是吃素的。

事情闹到了这种不可开交的地步,笔者不由得想套用曹植的一句名诗:本是地球人,相煎何太急?这个世界已是多灾多难了,拿俄美两国来说,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美国一直是全球感染和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俄罗斯目前累计的新冠死亡者也超过30万例,在全球排名前三。而欧洲更是已再次成为当下全球疫情的“震中”。疫情当头如此严重,难道各方不应该将主要精力放在本国的疫情防控上而非要这样“拔刀相向”吗?笔者真心希望希望他们不会“来真的”而只是“装装样子”。如此,则百姓幸甚,天下苍生幸甚矣!(未名日记12月26日)

话题:



0

推荐

蔡未名

蔡未名

1949篇文章 2分钟前更新

未名者,江南布衣。生于20世纪50年代,下过乡,上过学,教过书,做过公务员,写过小说。中年后创办并主编某内部刊物凡二十多年,撰有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等分析评论文字千万余言。现已退休,居于山间一寓,远离城市喧嚣。2017年开始撰写博客,每周一文,2018年7月开始每日兼发微博。发挥余热,防止痴呆,只事耕耘,不问收获。诗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也。 电子邮箱:wmc529@sina.com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未名周记(每周一发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