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未名周记(2140)·

 

                            朝核、伊核……澳核?! 

                                    ——关于核潜艇与核不扩散

 

本文要义:防止核扩散超越了意识形态和政治的分歧,已成为当今人类社会最大的公约数之一。正是基于这一认识,笔者坚决反对朝核、伊核,同样也坚决支持吾国政府反对澳国制造核潜艇的严正立场。

 

人人都知道朝核、伊核是指什么,可澳核……是个啥东东?

澳者,澳大利亚也。前些日子,这个地处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四面环海,看似一个“大岛”,实际是世界上唯一的国土覆盖一个大陆因而也被称做“澳洲”的国家,与它的“盟友”美国和英国一起,闹出一件震动全球的事情来:这三个英语国家宣布建立新的三边安全伙伴关系(AUKUS),美英将在这一框架下支持澳海军建立核潜艇战队。为此,澳方竟然不惜撕毁多年前向法国海军集团订购的价值数百亿美元的常规动力潜艇大单,致使法兰西人勃然大怒,一气之下召回了驻美、澳的大使以示强烈抗议,并嘲讽英国向来是个“投机者”而表示不屑一顾。

由此,澳大利亚这个原本的无核国家,就跟“核”字扯上了关系。人类的词汇库里或将多出一个缩写词:澳核。

AUKUS的成立,最先伤害的自然是法国,法国外长怒斥此举是“背后捅刀”。其中澳大利亚公然撕毁原先的大订单固然令法国人出离愤怒,但作为支持澳方的美英两国也难逃其责,欧盟则表示力挺法国,所谓的“西方阵营”被撕开了一道大裂痕。目前法方已向澳方提起巨额索赔,未知此事将如何收场。

这是它们的“内讧”,笔者不予置评。然而其中涉及到的澳核问题却危及世界的整体安全,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分子,虽人微言轻也觉得有话要说。

如上所言,三国的AUKUS协议,涉“核”内容是指美英两方将支持澳方打造一支核潜艇战队。依照通常的解释,核潜艇又可分为多种类型,简单地说:一种是核动力潜艇,以区分于常规动力潜艇,如澳国原先向法国订购的潜艇就是以柴油为动力的;另一种则是核攻击潜艇,既是核动力又装有核武器。

笔者看到事后美方解释说,美英欲助澳国建造的核潜艇属于前一种,即以核动力推进但并不装有核武器的潜艇,故此辩称这并不属于“核扩散”。 事情果真是这样的吗?恰在此时,笔者看到吾国外交部的一则消息,容笔者简引如下——

9月28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以视频方式同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共同主持第十一轮中欧高级别战略对话。王毅表示,美国、英国与澳大利亚结成三方安全伙伴关系并计划开展核潜艇合作,国际社会特别是亚太国家高度关注和警惕。中方认为,此举对地区和平稳定和国际秩序带来三大隐患:

一是冷战回潮的隐患。三国以意识形态划线,打造新的军事集团,将加剧地缘紧张。这是典型的冷战思维。

二是军备竞赛的隐患。此举将刺激一些地区国家加紧发展军力,甚至寻求突破核门槛,推高军事冲突风险。美方一方面以遏制发展核技术为由制裁、打压一些国家,另一方面自己又公然向无核国家转移核技术,这是典型的双重标准。

三是核扩散的隐患。以建造核动力潜艇为由,向无核国家提供可用于制造核武器的核原料,将使武器级的高浓铀脱离必要监管,带来巨大的核扩散风险。这是典型的藐视规则。

笔者认为,王外长的上述分析精准地指出了三国AUKUS协议的危害所在。其中第三点戳穿了美方自我辩解的虚假性。盖因即便澳国未来打造的是所谓核动力潜艇,也属于明目张胆地将核技术运用于军事目的,而且所使用的是“武器级的高浓铀”,很容易就能将这些核动力潜艇升级为核攻击潜艇。这不是明明白白的“核扩散”又是什么?要知道这三国都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其中澳大利亚还是《南太无核区条约》的签署国。所以AUKUS协议中的这一内容不仅是澳国对法国的毁约,更是三国对上述国际协议的毁约。

关于王外长指出的第二点,笔者紧接着在央视新闻中看到,9月30日,吾国外交部发言人针对美英澳的核潜艇合作连发五问,笔者照录如下——

第一,美方如何确认向澳大利亚提供武器级高浓铀符合国际核不扩散规则和要求?

第二,澳方如何保证武器级高浓铀不脱离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有效保障监督?

第三,如果澳大利亚作为无核武器国家可以拥有武器级高浓铀,那么美英澳有什么理由反对朝鲜、伊朗等其它国家也这样做?

第四,如果美方可以无视国际规则和核扩散风险,公然向澳大利亚转移高度敏感的核材料和核技术,那么它是否应该立即停止以发展核技术为由对朝鲜、伊朗等国实施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

第五,如果各国都像美英澳这样无视规则,不受约束地开展核扩散活动,那么《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和国际核不扩散体系的权威何在、存在意义又何在?

在笔者看来,发言人的这五问可谓义正词严,逻辑严密。尤以其中的第三问和第四问联系到美方在朝核、伊核问题上的态度和做法,犀利地揭露了它在核不扩散问题上的“双标”。

核不扩散为何如此重要?当然是因为核武的大规模毁灭性。有鉴于七十多年前人类战争史上首次也是迄今唯一一次使用核武所造成的惨烈后果,国际社会后来形成一种共识:核武的存在对人类是巨大的威胁,最好是完全消除;在这一目标达成之前,当今世界的核武数量和保有方越少越好,如此使用核武的可能性也就越小。

目前,全球公认的核大国共有五个,恰好也是联合国安理会的五大常任理事国。此外,印度和巴基斯坦也自称自己是核国家,但并未被正式接纳为“核俱乐部”成员;以色列虽然自己从未承认,国际舆论普遍认为它早就已经拥核,只是处于某种考虑不想对外公布而已;此外,有人怀疑南非也可能已经拥核,而朝鲜则自称已经拥核。

这样“虚虚实实”地算起来,目前全球的核国家总共不超过10个,尽管比过去有所增加,但尚在可控范围。辩证地看,自从核武问世之后的七十多年来,除了在日本广岛、长崎的那两次核爆,全球再也没有发生过核战。不仅如此,由于拥核国家之间互相忌惮,即使发生矛盾和冲突,谁也不敢动用核武,一来因为它的杀伤力实在太大,二来即便是“先发制人”也不敢保证自己会免遭对方的核报复打击,搞不好会落得个“同归于尽”,由此反而形成了一种“核恐怖平衡”,进而也避免了像一战、二战这样大规模常规战争的发生,尽管相关方的争斗从来就没有停止。这也许是核武诞生之后的“不幸中之大幸”。

然而,如果核不扩散的协议被打破,如果拥有核武的国家越来越多,就很难保证这种“核恐怖平衡”继续得以维持。毕竟核武不像其它常规武器,矛盾方即使发生“擦枪走火”也能事后得到管控,核武一旦动用,结果必然具有毁灭性。故此拥核的国家越多,危险性自然就越大。何况近年来恐怖主义泛起,其特征之一就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甚至不惜滥杀无辜和进行自杀性袭击——试想如果连自己的性命都可以弃之不顾,又怎么会在乎“死后洪水滔天”呢?而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和普及,当今的核武本身也完全可以做到小型化,一旦落入希特勒、本拉登式的恶魔之手,后果将不堪设想。

因此,维护核不扩散机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来得重要。正因为如此,朝核、伊核问题的出现才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并力图加以阻止。也正因为如此,美英澳三方的上述核潜艇计划,理所当然地引起相关国家的强烈反对。可以说,防止核扩散超越了意识形态和政治的分歧,已成为当今人类社会最大的公约数之一。正是基于这一认识,笔者坚决反对朝核、伊核,同样也坚决支持吾国政府反对澳国制造核潜艇的严正立场。放眼全球,拥有高科技的国家不在少数,如果放任朝核、伊核、澳核纷纷“结果”,流风所及,其它一些国家(如日、韩、德等国的技术水平可以分分钟研制出核武)也纷起效仿,这个世界将会变成怎样?各国乃至整个人类的安全又将置于何地?

说到核潜艇,笔者最近刚刚看了一部以此为创作素材的英剧《不眠号》,从中了解到一点军事知识。最初,潜艇主要用常规鱼雷攻击敌方的海上目标,曾在二战时的海上大战中得到广泛运用。后来有了核潜艇。如果说核动力潜艇的优点还是在于加强其潜航、续航能力的话,那么,随着装备核武器的核攻击潜艇的出现,其功能已不限于海洋作战,进而成为保持核打击和核报复能力的威慑力量。盖因与陆地上和水面舰艇上的核打击力量不同,核潜艇是在海面之下游弋的,敌方很难检测到它的踪迹,它可以在海下的不确定地点发起核攻击,特别是如果它装配了远程核导弹的话,理论上可以毁灭性地打击几千公里以外的目标。

对此,《不眠号》这部英剧中有所描述。剧中指英国有4艘高级别的核攻击潜艇,它们轮流值班,保持24小时必有一艘在公海下巡航,为的是一旦本土遭到敌方的核攻击,可以从潜艇上发射核弹进行报复,以此来威慑对手不敢轻易发动核战争。因为就算对方先发动核打击,己方只要有一艘核潜艇“漏网”,其所发射的核弹就足以摧毁敌国。

由此来看,核潜艇在“核恐怖平衡”战略中起到一种特殊的作用。剧情中英国的这艘“不眠号”核潜艇遭到敌方间谍的渗透,暗中使用破坏手段致使其在海下发生各种事故,通讯中断,船体进水,从而逼迫其浮上海面求生,而此时已有敌方多艘战舰在海上等待准备将其捕获,情况可谓万分危急。当然作为一部“英式爱国主义影视剧”,最后“不眠号”上的官兵还是战胜了困难,抓住了“内鬼”,并在盟国核潜艇的帮助下转危为安,最终完成了巡航任务。

笔者并不觉得这部英剧拍得多么好看,只是从中了解到核攻击潜艇的真正作用。正好此时发生了上述“澳核”事件,观剧时便多了一份“现实感”。

说到这里,笔者又想起半个世纪前也是跟核潜艇有关的一起据说是真实的事件。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发生了“古巴导弹危机”。据介绍,当时为了突破美国的海上封锁,苏联派出4艘潜艇执行往古巴运送核武器的任务。然而苏联的这4艘潜艇虽装有核弹,却不是核动力而是常规动力,故此每隔一段时间需要浮出海面为电池充电,这样就容易被密布在该海域的美军反潜舰只和飞机发现。事实上也是如此,其中3艘苏联潜艇被美军发现后投掷深水炸弹而被迫浮出水面,等于举了“白旗”。唯独另一艘B59潜艇深潜到海底,蛰伏了一个星期之久,但后来仍被美军发现而不停地向其周边投下炸弹威吓,加上潜艇内的电力和氧气渐渐耗光,舱内温度不断升高,有些官兵陷入昏迷或是神志不清。正在此时,美军的一颗重磅深水炸弹落将下来,差点将B59潜艇给掀了个底朝天。这声巨响一下子激怒了苏军艇长,下令立即准备发射核鱼雷!

按照苏军的规则,使用核武器必须经过克里姆林宫或国防部长的直接命令和授权。但当时B59潜艇的这位艇长已处于暴怒状态。如果核鱼雷一旦发射出去,固然能摧毁海面上的美军舰队,但美苏之间将不可避免地爆发核大战,整个东西方乃至全人类都将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值此万分危急的关头,幸好苏军还有一项规定,即潜艇要发射核鱼雷,必须经由艇长、政委和副艇长三人一致同意才能按下按纽。此时B59的副艇长挺身而出,坚决反对发射核弹,甚至突然拔出手枪指着自己的太阳穴,大吼谁胆敢下命令发射核鱼雷,我就自行了断,决不做人类的罪人!这才吓住了另外两位。最后三位指挥官都冷静下来,经商议后决定让潜艇浮上海面恢复通讯功能,向远在苏联的最高统帅部请示,哪怕被美军战舰包围也在所不惜。而美军最终也没有为难他们,盖因双方都明白,若真的打起核战,两边都没有好果子吃。

故事的结果可想而知。美苏两国经过谈判,终于结束了那场惊心动魄的“古巴导弹危机”。这大概是人类历史上最接近核战爆发的一次。从此核国家再也不敢轻易尝试这种“危险的游戏”了,核武由此主要成为一种“威慑力量”。

笔者在网上查到的资料显示,有关媒体在古巴导弹危机50周年之际发文,解密了这场危机中那些令人难以想象的细节。而那位力挽狂澜的苏军B59潜艇的副艇长,也因此载入史册而被人们所铭记,他的名字叫阿尔希波夫。

以此为鉴,美英澳三国AUKUS的决策者们,难道不应该去翻翻历史,汲取这一深刻的教训吗?

                                              2021年10月4日于安吉桃花源

 

简介:未名者,江南布衣。生于20世纪50年代,下过乡,上过学,教过书,做过公务员,写过小说。中年后下海创办并主编某内部刊物凡二十多年,撰有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等分析评论文字千万余言。现已退休,居于山间一寓,远离城市喧嚣。2017年开始撰写博客(“未名周记”),2018年7月开始兼写微博(“未名日记”),以发挥余热,防止痴呆。有道是:只事耕耘,不问收获;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也。

笔者电子邮箱:wmc529@sina.com

话题:



0

推荐

蔡未名

蔡未名

1949篇文章 1天前更新

未名者,江南布衣。生于20世纪50年代,下过乡,上过学,教过书,做过公务员,写过小说。中年后创办并主编某内部刊物凡二十多年,撰有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等分析评论文字千万余言。现已退休,居于山间一寓,远离城市喧嚣。2017年开始撰写博客,每周一文,2018年7月开始每日兼发微博。发挥余热,防止痴呆,只事耕耘,不问收获。诗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也。 电子邮箱:wmc529@sina.com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未名周记(每周一发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