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形成“群体免疫”又将怎样并致歉。——

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日前表示,对此前广州疫情的研究表明,国产灭活疫苗对德尔塔毒株的防护效果有所下降,但仍然很有效,通过对接种国产疫苗患者与未接种患者的对比,发现疫苗对德尔塔毒株的总体保护率接近60%,对中度症状保护率为70%,对重症病人的保护率则达到了100%。钟院士认为,80%以上的人口接种疫苗之后,可以建立有效的群体免疫,吾国的疫苗接种率大概到今年年底可以达到80%以上。

笔者也相信,即便德尔塔毒株的感染力较强、感染速度较快,从国内外的实践经验来看,疫苗还是能起到相当大的防护作用,因此广种疫苗仍然十分重要。不过之前看到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王立铭教授在一篇报告中认为,仅靠群体免疫已难以阻断新冠病毒(财新网)。笔者见此说有些诧异,但仔细揣摩似也确乎如此。如按钟院士的介绍,国产灭活疫苗对德尔塔毒株的总体保护率接近60%,以此计算,即使疫苗接种率达到80%,所形成的“防线”仍有不小的概率被毒株“攻破”。这意味着王教授的说法也不无道理,从这个角度看,群体免疫一词还要加个引号。即使到年底吾国的疫苗接种率达到80%以上,恐怕仍然要坚持“严防死守”。

好在钟院士还介绍说,接种国产灭活疫苗第二剂后6个月再接种一剂,抗体水平增幅达到10多倍。据报道目前已有不少国家准备开打“加强针”,其效果还需后续的数据来验证。

稍早前笔者看到有报道说,自7月19日英格兰全面解封以来,英国正朝全面开放不断迈进。牛津大学流行病学教授陈铮鸣表示,英国能在每日感染人数4、5万时取消所有限制政策,得益于疫苗接种以及欧洲杯对于自然群体免疫的促进等因素。笔者初见陈教授的说法颇为不解,何以之前因人群大规模聚集而遭舆论诟病的欧洲杯比赛,反而成了群体免疫的“促进因素”?细看才发现陈教授指的是“自然群体免疫”,亦即:形成群体免疫有两种途径,一种是通过接种疫苗的“人工免疫”,另一种是被感染后人体出现抗体从而“自然免疫”。陈教授的意思是:英国不仅疫苗接种率较高,50岁以上或含有基础疾病人群的接种率几乎达到了100%,而且过去一年多的感染人数也有很多,期间在该国举行了一个来月的欧洲杯比赛更是使得大量30岁以下的年轻人被感染,两种免疫方式相加,促进了英国群体免疫水平的提高,因此全面放开封锁之后其每日新增感染人数反而有所减少。

笔者注意到,并非巧合的是,英国恰是最早提出群体免疫理论的国家。只不过之前该国专家说的是“自然群体免疫”,故而遭到广泛的质疑,迫使英国政府加强了防控措施。现在上述两种免疫方式相加,有可能加快形成其全国性的群体免疫。因此,陈教授才认为人群高度密集的欧洲杯比赛反而是“坏事变好事”。

笔者由此得到启发:从这个角度看那些当前疫情仍然十分严重的国家,如果能加快疫苗接种,包括接着开打“加强针”,两种方式相加后,也可能会较快地形成群体免疫,从而最终控制住疫情。 当然这是一种乐观的估计,且前提是重症率和病亡率必须大大降低。实际上据陈教授介绍,当前英国就有这种趋势。而吾国这一年半来的新冠感染数量本来就不多,重症率更是少之又少,至于这段时间的病亡人数,笔者几乎没有看到媒体有报道。

钟院士预计到年底吾国即可形成群体免疫,笔者想的是:到那时,我们是否还要继续坚持“清零”策略?又假设再过一年全球也能形成群体免疫,届时的防疫形势又将会出现什么变化?

又:笔者早上起来惊闻昨日下午喀布尔机场发生两起自杀性炸弹袭击,已造成至少百人死亡,其中包括90名阿富汗人和13名美军人员,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在阿富汗境内的分支机构宣布对此事件负责。笔者为自己昨日在微博中的误判道歉。没想到反恐反了二十年,还有这等惨剧发生。悲夫!(未名日记8月27日)

话题:



0

推荐

蔡未名

蔡未名

1970篇文章 8小时前更新

未名者,江南布衣。生于20世纪50年代,下过乡,上过学,教过书,做过公务员,写过小说。中年后创办并主编某内部刊物凡二十多年,撰有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等分析评论文字千万余言。现已退休,居于山间一寓,远离城市喧嚣。2017年开始撰写博客,每周一文,2018年7月开始每日兼发微博。发挥余热,防止痴呆,只事耕耘,不问收获。诗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也。 电子邮箱:wmc529@sina.com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未名周记(每周一发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