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兔运动”与“无罪推定”。——
近年来“米兔(MeToo)运动”风靡全球,不少名人、权贵被揭露有性侵、性骚扰行为,有的身败名裂,有的还被追究刑责。也有一些陷入“说不清、道不白”的窘境,如据澎湃新闻报道: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前不久收到一封举报信,信中指控澳政府的一名内阁部长涉嫌在1988年性侵了一名当时年仅16岁的女子。近日该官员的身份被确定为澳司法部长兼劳资关系部长克里斯蒂安·波特。但在随后的新闻发布会上,波特现身否认了这一指控,并表示他不会退出内阁。当地警方称,由于没有“足够的可采纳的证据”进行调查,该案已经结案。总理莫里森亦表示他不同意继续进行调查。
这大概就是所谓的“无罪推定”。斯蒂安·波特是否性侵过那位女性,时隔二十多年,现今已很难找到证据,且该女子已于不久前自杀身亡。波特因此而逃过一“劫”(假设他确有嫌疑的话)。即使实际上他可能有过此行为,也已无法追究。由此可见“无罪推定”的重点在于尽可能地避免“冤枉人”,即便有时可能会让一些作奸犯科者侥幸逃脱,但“两害相权”只能是“取其轻”。不然的话又该怎么办呢?总不能在缺乏证据的情况下轻率定罪吧。
波特当年有无性侵行为,除了他自己恐怕无人知晓。美国纽约州州长科莫就没有这样“幸运”了,最近他也陷入一堆性丑闻之中,指控曾受其性骚扰者包括科莫的女助理、女幕僚还有女记者等。科莫为此召开记者会,对自己的不当行为引起别人的“误解”而深表歉意,强调已汲取深刻教训,并会全面配合调查。科莫之所以没有像波特那样断然否认这些指控,不仅因为指控者众多,还可能与一张照片有关——在某次社交宴会上,他用双手捧摸一位年轻女性(她也是指控者之一)脸庞的行为正好被人拍下,从而留下了“铁证”。
然而据报道科莫在记者会上竟然也表示自己无意辞职。这是怎么回事?难道作为“米兔运动”发源地的美国,在有证有据的情况下还会容许这样一个人继续当州长吗?尽管科莫在去年纽约的抗疫斗争中表现不错,甚至被誉为“英雄”,但一码归一码,这并不能“功过相抵”。故此同为民主党人的总统拜登也表态说要进行调查。未知后事会如何。
笔者注意到,前两年“风起云涌”的米兔运动近期似有声浪减弱的迹象。这一方面可能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人们的社交活动大为减少);另一方面也许跟很多性侵、性骚扰指控的取证比较困难有关。但不管怎样,“米兔运动”维护女性权益功不可没,相信不会就此“偃旗息鼓”。(未名日记3月27日)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