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半年后“群体免疫”,真的假的?——

先澄清一下,本博所说的“群体免疫”非指遭到很多人痛斥的那种所谓“自然感染”的结果,而是指通过普遍的疫苗接种对病毒所形成的“科学屏障”。

据财新网报道,持续将近一年之久的人类抗击新冠肺炎的斗争终于传来一个好消息:11月23日,世卫组织(WHO)总干事谭德塞在记者会上表示,通过结合使用疫苗和其它经过测试证明有效的公共卫生措施来结束这场疫情,“现在有了真正的希望”。同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宣布,明年将组织一场“历史性的庞大行动”,向经济不发达国家派送近20亿剂新冠疫苗。

与此同时,美国疫苗和药物攻关计划“曲速行动”首席顾问蒙塞夫·斯拉维称,预计将有2000万美国民众在今年12月接种疫苗,至明年5月,美国3.3亿人口中可能约70%接种疫苗以实现“群体免疫”。有可能年内启动疫苗接种的还有德、法等国。德国卫生部长施潘称,德国政府通过各种方式已筹措到超过3亿剂疫苗,即使每人需注射两剂也足以覆盖全体德国民众,且还可与他国分享。法国卫生部长韦兰也表示,法国可能会在今年年底之前开始大规模接种新冠疫苗。

以笔者的观察,广泛接种疫苗或已成为人类整体战胜新冠疫情唯一可行的途径,否则以欧美等地区之现状,仅仅采取一些“禁足”措施已无法阻挡疫情的蔓延,盖因由于制度文化等方面的差异,这些国家无法像吾国这样做到“集中力量办大事”,即使政府部门不断升级封锁措施,也难以让民众自觉遵守。看看电视屏幕上这个感恩节的美国吧,尽管该国的疫情越来越严重,医卫专家们屡屡发出强烈警告,却依然挡不住人们出门或回家或度假,机场、车站到处人流涌动,让观者不由得惊叹他们真的是“自由至上”而不是“生命至上”。而在前面等待的还有两个更大的节日——圣诞和元旦,不敢想象未来美国的疫情会发展到什么程度。故此,广泛接种疫苗已成为他们唯一的“救星”。

但也应看到,即使疫苗的有效性达到预期,如何在其国内和全球范围公平地加以分配,包括如何及时地将疫苗送达那些交通不便的欠发达地区给弱势群体接种,仍然是一个难题。为此谭德赛呼吁国际社会必须为疫苗的获取设立一个新标准,称世卫组织正在牵头组织制订一个全球疫苗分配方案和运输接种计划,希望得到各国的配合。

笔者认为,对吾国来说,除了积极参与执行上述方案和计划之外,还将面临如何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新情势。盖因吾国的抗疫斗争早已取得了战略性的成果,目前国内虽还有零星的病例发生,但总体来看已完全得到控制。但这主要是用“强力遏制”的办法奏效的,从长远看跟其它国家一样,还是要通过疫苗的研发和接种来彻底解决问题。

据此前的报道,吾国的疫苗研发亦已取得较快进展,通过“紧急使用授权”国内已有一部分人接种,但详细情况尚不清楚。考虑到吾国人口数量之巨,按上述“群体免疫”要有七成人接种疫苗才能奏效的概率计算,受众数量将多达10亿。这无疑是个浩大的工程。 不过以吾国的体制优势,要做到这一点想来也并不是很难。目前的问题是要加强相关信息和计划的透明度,让全国人民心里有数。

此外还有一个速度问题:吾国前一阶段的抗疫成绩领先全球,在疫苗接种上自然也不能落后于人,以避免“起个大早却赶个晚集”。据钟南山院士近日指出,目前全球正在临床试验的14种新冠疫苗当中,吾国的疫苗研制不会比已经公布了一些三期结果的国外疫苗落后。不过钟院士认为,要找到可供我们大范围使用的“好疫苗”,以往至少需要5-6年,目前来看起码需要两三年(界面新闻)。这似乎与上引欧美一些国家在疫苗接种上的乐观估计有所不同。

究竟哪一种估计更符合实际,“群体免疫”的理想何时才能实现,只能看实践的检验结果了。(未名日记11月28日)

话题:



0

推荐

蔡未名

蔡未名

1970篇文章 8小时前更新

未名者,江南布衣。生于20世纪50年代,下过乡,上过学,教过书,做过公务员,写过小说。中年后创办并主编某内部刊物凡二十多年,撰有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等分析评论文字千万余言。现已退休,居于山间一寓,远离城市喧嚣。2017年开始撰写博客,每周一文,2018年7月开始每日兼发微博。发挥余热,防止痴呆,只事耕耘,不问收获。诗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也。 电子邮箱:wmc529@sina.com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未名周记(每周一发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