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法则”与“市场法则”——
俄乌冲突爆发后,对于乌克兰的遭遇,欧洲各国感同身受,不仅在道义上支持,而且给予各种军援(除了不出兵),尽管自己面临能源、通胀等危机也在所不惜。盖因欧洲多为中小国家,对同在欧洲的乌克兰难免有“唇亡齿寒”之感。虽然它们的国内亦有抱怨之声,部分民众对此表示不满,但欧洲多数国家的政府还是勉力坚持自己的“政治正确”。
然而每个国家毕竟有各自的利益考量,当反对声浪达到一定的“分贝”时,政府还是不得不加以权衡而作出一定程度的让步。据媒体报道,最近与乌克兰接壤的波兰和匈牙利宣布禁止进口乌克兰农产品,斯洛伐克和保加利亚随后加入这一行列,罗马尼亚亦准备实施禁令。其中匈牙利除谷物、葵花籽之外,还禁止进口乌克兰的蜂蜜、酒类、面包、食糖、肉类和蔬菜。
欧洲这些国家的政府何以如此?据报道原因是俄乌冲突爆发、黑海运粮通道受阻后,乌克兰的粮食只能主要通过铁路出口,但由于铁路运力短缺,部分乌克兰农产品抵达东欧后没有被运往其它国家,而是直接在当地销售。即便后来海上运粮通道再启,有部分乌克兰农产品仍经中间商转卖给了欧盟国家。低价乌克兰农产品的涌入给东欧国家的农户带来了很大损失,上述这些国家的农民为此纷纷举行大规模的抗议活动,甚至用运输车和拖拉机堵塞边境通道,以阻止乌克兰农产品入境。
老话说“民以食为天”,乌克兰农产品“价廉物美”,大量出口欧洲看似有利于这些国家的消费者,同时还有助于其降低通货膨胀,但对于欧洲农民来说却不是件好事,因为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他们自己的农产品价格势必受到打压,遂有经营亏损乃至破产之虞,所以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这时候“政治正确”也只能“顺从民意”,东欧一些国家政府迫于压力不得已颁布上述禁令,只好对乌克兰兄弟说“对不起”了。可见“战争法则”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盖过“市场法则”。
由于此事影响到欧盟内部的“团结”,欧盟委员会先是宣布为上述五国提供5630万欧元赔偿金,后又提议追加1亿欧元拨款予以补偿。但是据估算东欧五国农民遭受的损失预计超过4.17亿欧元,欧盟的这些赔偿难以让他们满意。为此欧盟委员会还承诺将采取措施,确保乌克兰粮食只是途经这些国家而不会在当地销售,但这些措施能否奏效目前是未知数。
众所周知,乌克兰是世界最大的粮食出口国之一,俄乌战争又重创了该国的城市工商业,农村粮食出口的重要性对其更加凸显。为此联合国及土耳其多次在俄乌之间斡旋,达成协议以打通黑海的粮运通道,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协议的有效期有限,虽经几次延长还是时有阻碍,最新一期协议将于5月18日到期,为此各方又在举行新一轮谈判。没想到这边的“葫芦”尚未摁下,那边的“瓢”却起来了——东欧五国要禁止乌克兰粮食进口。
这对乌克兰当然是一个坏消息。如果硬要从这个坏消息中厘出一点“正面因素”,笔者只能说虽然处于战争时期,至少乌克兰的粮食生产还是能够自给自足甚至有所盈余,不像非洲有些国家在闹饥荒。说难听点,俄罗斯的导弹和炮弹轰炸的主要是乌克兰的城市,不可能“全覆盖”到乌克兰的广袤农田。而俄罗斯作为另一个世界产粮大国,战火又是主要延烧在对方国土上,所以在黑海通道的谈判上俄方明显占据有利地位。
然而话又说回来,好消息中又能再琢磨出点坏消息:俄乌两国都不缺粮,这增加了双方“止战议和”的难度,盖因看起来两国目前都还“不愁吃”,如此,这仗要打到何时才是尽头呢?(未名日记4月27日)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