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黄仁勋的“焦虑”与“悖论”——

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先生无疑是当今世界最红的企业家,其风头甚至盖过了特斯拉CEO马斯克。前些日子英伟达的市值一度超过5万亿美元,创下全球股市中单一企业市值的历史最高。无独有偶,上述两位顶级企业家都曾公开批评过特朗普的关税和出口管制政策,表达对中国市场之大、之强的艳羡之情。

据观察者网报道,近日黄仁勋在访问台积电期间频频发声,寻求重返中国市场。他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何时希望英伟达产品重返其市场,取决于他们。我期待他们改变政策,希望我们能再次服务中国市场”;并再次警告美国的出口管制或适得其反,迫使中国在人工智能(AI)芯片和技术方面成为美国强大的竞争对手。

黄仁勋之前曾表示,若能向中国销售更先进产品,估算英伟达在中国的市场机会可达500亿美元,指中国对AI系统的巨大需求意味着该市场将以每年50%的速度增长。然而今年早些时候,美国政府曾禁止英伟达对华出口H20芯片,但现在中国企业正努力推出可以替代英伟达的国产AI芯片,抢占英伟达曾经占据主导地位的市场份额。黄仁勋对此倍感焦虑,故此频繁发声寻求重返中国市场。

据报道,黄仁勋前不久在华盛顿举行的首届英伟达开发者大会上,进一步喊话特朗普政府:只有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市场均采用英伟达系统,美国才能在AI竞争中胜出;反之,如果英伟达继续被排除在中国大陆市场之外,美国遭受的损失将大于中国。他希望特朗普政府能正视对华芯片出口限制给美国带来的损害。

    笔者认为,任何企业都追求“赢利最大化”,英伟达自然也不例外。黄先生之所以对吾国市场如此“垂涎”,当然也是想为企业谋取更多的利益。有分析指出,由于英伟达为代表的AI产业投资巨大,需要产生更多的现金流才能撑得住,因此黄仁勋很希望在中国市场打开盈利之门,为此甚至不惜“开罪”美国总统特朗普而屡屡批评其对芯片的出口管制政策,黄先生这种焦虑的心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不过可能考虑到避免过于激怒特朗普这位性格乖张的大统领,黄仁勋前不久在受访时又澄清了英国《金融时报》引述他称“中国将赢得AI竞赛”的表态,“找补”说“那并非我本意。我说的是中国拥有非常出色的AI技术,他们有很多AI研究人员……所以他们发展非常快。美国必须继续以极快的速度前进”。但黄仁勋仍表示,美国低估了中国发展科技行业的潜力,现在中国完全可以依靠自己的产业,不再依赖美国技术。他说:“中国现在能生产数百万颗AI芯片,很明显,他们现在不依赖美国技术。事实上,中国现在也不再需要我们重返中国市场。”

笔者觉得,黄先生的上述这些说法似乎陷入了一个逻辑的悖论:既然中国已不再依赖美国技术,也不再需要英伟达重返中国市场,您岂不是在“白焦虑”?再说了,如果如其所言只有英伟达重返中国市场,美国才能在AI竞争中取胜,吾国又怎么会“为他人作嫁衣”?因此黄先生也许应该“收拾心情”,面对现实,该干嘛干嘛。

吾国的科技创新成果是肉眼可见的,在大多数领域都与发达国家有得一拼,有的产品甚至超而越之,可见中国人不仅勤劳,而且十分聪明(黄先生本人就是一位华裔),亦可见“中国模式”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如果一定要找出什么遗憾之处,或许只能说在“0+1”的基础科学研究方面仍嫌不足,这有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数量太少为证。毕竟,“0+1”跟“1+2、+3、+4……”有所不同,前者需要更为自由宽松的“思想市场”(科斯语)来发挥人类的“奇思妙想”。

不过在互联网特别是AI时代,人类在基础科学方面的原创成果可以比以往快得多的速度得以普及和推广应用。笔者猜,这是近些年来吾国的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黄仁勋先生的“焦虑”来源之一:因为他知道,一时的领先或许并不很难,最难的是长期保持领先地位。

  就在笔者撰写这篇小文之时,据环球网11月22日报道,有知情人士透露,特朗普政府正考虑批准向中国出口英伟达的H200人工智能芯片,负责监管出口管制的美国商务部将就改变对华出口限制一事进行审查,相关事宜可能会发生变动。这对中美贸易无疑是个好消息,也许是黄仁勋的上述诉求打动了那位大统领。不过笔者觉得即便特朗普松口,可能也已经晚了,因为按黄先生所言,中国已经不再需要进口英伟达的芯片产品了。(未名日记11月25日)

话题:



0

推荐

蔡未名

蔡未名

2249篇文章 2天前更新

未名者,江南布衣。生于20世纪50年代,下过乡,上过学,教过书,做过公务员,写过小说。中年后创办并主编某内部刊物凡二十多年,撰有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等分析评论文字千万余言。现已退休,居于山间一寓,远离城市喧嚣。2017年开始撰写博客,每周一文,2018年7月开始每日兼发微博。发挥余热,防止痴呆,只事耕耘,不问收获。诗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也。 电子邮箱:wmc529@sina.com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未名周记(每周一发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