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粤苏之竞”,看“三驾马车”——
笔者前日借经济学家滕泰先生提出的一个命题,附议了几句如何才能提振消费,认为不仅要鼓励人们“买买买”,更重要的是增加百姓收入,让他们的“腰包”鼓起来,进而提高消费占GDP的比重,如此才能真正让消费“上台阶”。其中还谈到前三季度的固定资产增速罕见地出现负增长降至-0.5%,更加凸显提振消费的重要性。接着看到财新网发表报道,比较今年前三季度粤、苏两个经济大省在GDP总量方面的“竞赛”,称固定资产投资或成它们的“胜负手”
报道说,广东一向是全国各省GDP产出的“冠军”,但时下江苏正在“迎头赶上”,今年前三季度粤、苏的GDP总量差距收窄至2366亿元,创下2015年以来同期最小差值。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尽管两省前三季度的固定资产增速都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但广东的下滑幅度为14.1%,而江苏则仅下滑了8.4%。算起来后者比前者少降了5.7个百分点,从而缩小了与前者GDP总量的差距。以此看来,所谓的“胜负手”竟是看谁比谁“少降”。
众所周知,投资、消费和净出口传统上被视为拉动GDP的“三驾马车”,其中投资是吾国过去几十年“三驾”中的“头等马”。从粤苏两省的情况看,虽然前三季度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均出现大幅下滑,但两省同期的GDP增速仍分别保有4.1%和5.4%。从消费看,前三季度广东的社零总额增长2.8%,江苏则增长4.2%;从进出口看,两省分别同比增长3.8%和6.4%。显然出口对两省“保增长”的贡献更大一些。
当然事情不能这样简单地比较。不过两省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滑幅度如此之大,而消费增速虽比较稳定但“不上不下”,看起来“三驾马车”中有“两架”不够给力,两省靠什么仍保有相对较快的经济增速?从全国看亦是如此:前三季度的固定资产增速为-0.5%,GDP增速却高达5.2%。这其中必有别的因素起到“托举”作用。
细看财新的这篇报道,原来“别的因素”还是在于投资。无疑,两省乃至全国前三季度的固定资产投资之所以负增长,主要受累于房地产的下滑,这个自不必细说。但投资是个大概念,固定资产投资是其中的一部分,此外的一大块还有工业等方面的投资。以报道所举的广州为例:在广东省主要工业城市中,广州是唯一在前三季度实现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正增长的城市,增速为1.3%,而该市的工业投资同比增长率高达9.6%,其中前三季度广州汽车产业投资额同比增长15.8%,汽车零配件制造业投资同比更是高速增长了38.6%。此外,广州的部分高技术产业投资也表现亮眼,如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完成投资分别同比增长了38.0%和55.2%;高技术服务业投资中的信息服务、研发设计服务投资也分别同比增长26.2%和39.8%。
从广州的情况可以看出,当前所谓的“投资下滑”主要是指固定资产投资,而工业特别是设备制造、高新技术产业及其服务业的投资增速却相当之高。推而论之,广东全省乃至全国的情况想来亦大致如此。也就是说,“三驾马车”中的投资,其主力已从过去的固定资产投资悄然转换成了以工业为主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后者的快速增长不仅填补了房地产(固定资产)投资下滑的空缺,而且保住了GDP有5%左右的中速增长。
财新这篇报道主要是比较粤、苏两省GDP总量排位的变化及原因,但笔者从中感悟并解开了之前心里的一个疑惑,即“为什么固定资产负增长而GDP却仍能保持较快增长”之谜。笔者毕竟是个外行,难免存在“信息不对称”,是不是这么个情况,还望方家指正。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经济增长前景仍会“一路顺风”,毕竟固定资产投资的下滑比较严重。此外还有两个信息值得引起我们的注意:一是今年第三季度全国的GDP增速降到“5”字头以下,为4.8%,记忆中这似乎是新冠疫情结束后季度GDP增速少见地出现“4”字头,但据计算吾国若要实现“十五五”规划及2035年的远景目标即跨过入高收入国家的行列,只需确保每年的GDP平均保有4.1%的增速即可(另有计算为4.5%),所以4.8%也完全“达标”,无需担忧;二是据海关总署11月7日公布的数据,以美元计,10月中国出口同比下降了1.1%,自3月以来首次为负,而9月的出口同比增速曾高达9.4%,也就是说10月的出口同比骤降了10.5%个百分点;10月的进口同比增速较9月亦放缓6.4个百分点至1.0%。财新报道解释说这是“由于国庆中秋假期导致工作日减少、2024年同期基数抬升,叠加外部不确定性加大等影响”。笔者看到综合计算全年的出口仍有3%以上的增长率。但10月的出口同比增速骤降还是值得警惕,如前所说,出口强劲对今年吾国经济的“保增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末了笔者要补充一句的是:上述关于10月进出口增速大幅下降的消息,财新是笔者所见的少数予以报道的媒体。这就是笔者为什么愿意做它的“付费读者”的原因所在。(未名日记11月13日)
0
推荐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66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