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这样的落户政策“政治正确”吗?——

上海市日前发布了《2020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申请本市户籍评分办法》,扩大了直接落户的范围,规定凡“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应届硕士毕业生、“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建设学科应届硕士毕业生,符合基本申报条件的即可落户上海。对于本科毕业生,除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外,还增加了对“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试点探索,凡这些高校的本科毕业生符合基本申报条件者亦可落户上海。

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在财新网撰文认为,上海的这一举措放宽了落户条件,有进步意义,但他指出此举同时也遭遇争议,被质疑是强调“唯学历论”,会加剧“名校情结”。

笔者的看法比熊先生可能更“偏激”一些,认为表面上看这似乎是一种进步,实际上未必是一种“政治正确”。在此之前吾国各地政府均以各种优惠条件吸引人才,包括高校的博士、硕士和本科毕业生,不仅欢迎其落户,甚至还由地方财政给予补贴,舆论称之为“抢人大战”。相比之下,上海的上述举措之所以更受人关注,不过是因为它属“一线城市”,在吾国城市中的“地位”仅次于北京,原先对落户的控制非常严格,现在有所放松而已。

然而在笔者看来,这仍然是一种不平等,有违“平权”的世界潮流。笔者之前曾撰文批评各地的所谓“抢人大战”,简而言之,一国之内包括落户自由的自由迁徙,乃所有国民的一项基本权利。而所谓的“抢人大战”,实际上将国民分成了三六九等。很难说符合社会公平的原则。漫说其它的非名校毕业生,所有人包括政府部门都承认吾国的亿万农民工为城市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为什么他们却被基本排除在一些大城市的落户政策之外?高学历者优先落户,看上去理所应当,实则对其它群体构成了一种歧视。这会给人造成一种什么 样的印象和感觉呢?

“平等”是人类追求的梦想之一,在当今世界已是各国普遍遵循的一种“政治正确”,也被写进了吾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尽管实践告诉我们人类社会很做到“结果平等”,但至少应该力求“起点平等”。“抢人大战”之所以难称一种“进步”,就是因为它违反了社会平等的“政治正确”。

也许笔者所提出的这个“标准”比较高。然而古语云“取法于上,得乎其中;取法于中,得乎其下”。对于人人皆可自由迁徙落户这样的“平权”要求,也应作如是观。如果标准定得低了,其结果必定等而下之,甚而至于会扩大社会不平等,不符合社会主义的价值观。

笔者并不奢望吾国所有的城市包括大城市在短期内彻底放开自由落户,但希望我们至少不要将一种仍带有歧视色彩的政策称为“一种进步”。(未名日记10月18日)

话题:



0

推荐

蔡未名

蔡未名

1949篇文章 2分钟前更新

未名者,江南布衣。生于20世纪50年代,下过乡,上过学,教过书,做过公务员,写过小说。中年后创办并主编某内部刊物凡二十多年,撰有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等分析评论文字千万余言。现已退休,居于山间一寓,远离城市喧嚣。2017年开始撰写博客,每周一文,2018年7月开始每日兼发微博。发挥余热,防止痴呆,只事耕耘,不问收获。诗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也。 电子邮箱:wmc529@sina.com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未名周记(每周一发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