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青岛“10·11发布会”该不该取消?——

新冠病毒真如“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原以为经过黑龙江绥芬河、北京新发地市场、新疆乌鲁木齐等地复发小规模疫情被迅速扑灭之后,吾国除了每天尚有若干输入性病例,本土病毒应该已消除殆尽,未料国庆中秋双节前后,山东青岛又查出十几新增病例,一时让人们松弛下来的神经又有点紧绷。

好在吾国对这种复燃的疫情“小火苗”早有一套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青岛全市立即循例进入“战时状态”,全民动员开展大规模的核酸检测和追踪密接者。据官方报道迄今为止已检测近千万人,除之前公布的几例阳性外,已知的几百万例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且最新增加的几例病患均由原先的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尽管此次疫情的真正源头尚未彻底查清,但据专家分析,大概率还是与境外输入病例有关联,盖因青岛是吾国居住外籍人士较多的城市之一。至于双节期间曾有数百万国内游客去过青岛,他们是否都需要检测,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认为没有必要,因为从目前检测的情况来看,该市发生的疫情主要局限在胸科医院这一局部的范围。绝大多数游客没有机会接触。不过他建议如果期间去过青岛的游客确实有此担心,可以主动到附近的医疗机构做一个核酸检测。(界面新闻)

有了绥芬河等前几次的经验,笔者坚信,青岛此次偶发的这点疫情也很快就能被控制住。实际上吾国现在对这些“小火苗”一概采取集中力量冒头就打的围歼战术,端的是“宁可检测百万,不可漏过一个”。虽然从局部看成本较高,但相比较等到疫情蔓延开来时再出手遏制所付出的巨大代价(如当初的武汉),现在的做法从全局看其“投入产出比”无疑更佳。而这是其它一些国家所做不到的,因为他们那里的疫情已近失控,即使“集中兵力”也打不了“歼灭战”了。

不过笔者注意到青岛治疫过程中出现过一个不该有的小细节。据报道,青岛发现新疫情后,当地官方原计划于10月11日下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推迟后又被取消,引起坊间的疑虑。过了一天即10月12日晚,新闻发布会恢复举行,主持人受市防指办委托,对昨天临时取消发布会表达“深深的歉意”,并解释原因说:当日正在准备召开新闻发布会时,又发现有9人核酸检测是阳性,而要把最新的情况发布出来,还有很多的规定和流程要走,大概需要四至五个小时,如果召开新闻发布会说没有新增病例是不客观的,让大家再等四到五个小时也不合适,所以经市防指办研究决定,只好临时取消发布会。(界面新闻)

笔者认为,如何处理发布会前刚接到“9例阳性”的初始报告的确是个颇为棘手的问题,毕竟兹事体大,不可轻率;但发布会完全可以如实说明这一情况,表示最后的结论要等流程走完才能确认,这不就结了吗?要知道因流程未走完而取消发布会,所引起的社会疑虑反而更大,何如当时就“实话实说”呢?

笔者猜测,主事者之所以作出取消当日发布会的决策,其内心可能对“9例阳性”的初始报告还存有“万一”走流程后不被确认的希望,毕竟在吾国的现行体制下,地方官员都不想自己的辖区内“有事发生”(最新消息说青岛已启动疫情追责 市卫健委主任被停职),这种心情可以理解。然而事情既然已经碰到自己的头上,发布会又召开在即,还是应该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为好。想想当初武汉的教训吧,不就是由于未能及时向上级和公众通报有关信息从而造成疫情一度迅速蔓延吗?

所幸青岛的疫情属于初发,出了这点小失误影响不大。但是回过头来反思,应该说青岛有关部门取消当日的发布会并非明智之举,内里所反映的还是一种“宁可多报喜,尽量少报忧”的习惯。而究竟什么原因让一些官员养成这种“不良习惯”,恐怕更值得深思。(未名日记10月16日)

话题:



0

推荐

蔡未名

蔡未名

1974篇文章 2天前更新

未名者,江南布衣。生于20世纪50年代,下过乡,上过学,教过书,做过公务员,写过小说。中年后创办并主编某内部刊物凡二十多年,撰有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等分析评论文字千万余言。现已退休,居于山间一寓,远离城市喧嚣。2017年开始撰写博客,每周一文,2018年7月开始每日兼发微博。发挥余热,防止痴呆,只事耕耘,不问收获。诗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也。 电子邮箱:wmc529@sina.com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未名周记(每周一发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