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为什么“投资”容易“发钱”难?——

据界面新闻报道: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日前指出,今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很可能是负增长,这将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首次,既有新冠疫情的影响,也是经济结构长期不平衡的体现。而消费增长的滞后和发展内循环战略是不符合的。

笔者看到,自吾国抗击新冠肺炎取得战略性重大成果以来,吾国经济的各项数据都在恢复性增长,唯一“拖后腿”的是消费。虽然8月份的消费数据首次“由负转正”,但如滕泰先生所说,综合今年1-8月计算,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为23万亿元,同比下降8.6%,距离去年全年的41万亿元还差17万亿元,据此他认为“今年消费负增长可能已成定局”,而“如果国内消费恢复力度不够,中国经济这个内循环怎么循环得起来,长期的增长怎么能够可持续呢?这是个大问题。”

笔者也认为消费的确成为吾国经济今后持续稳增长的最大软肋,这是从上到下都看得很清楚的。故此各级政府和许多专家都呼吁要增加消费,盖因过去的经验表明,仅靠投资来支撑经济增长是难以持续的。尤其是在今后一个时期吾国经济将“以内循环为主”,消费的作用将更加重要,这几乎已成为朝野的共识。而真正触动笔者思考的是滕泰先生下面所言,他说——

同样受疫情影响,为什么投资可以高增长?这是因为中国在稳投资方面有独特的体制优势和决策优势。今年主要是3.75万亿元的地方专用债对基建投资的推动力度比较大。“假设换一种思路,比如说不是用3.75万亿的专项债搞投资,而是把3.75万亿给老百姓发钱,给中低收入者,比如给6亿人均月收入只有1000块钱的人口发钱,能不能通得过?在中国的当前这个决策体制和决策模式下,恐怕很难通过。”

滕泰进一步分析说,这是因为传统观念认为给老百姓发钱是“打水漂”,而投资修桥、修路、盖大楼,才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既增加了供给又增加需求。然而现在消费增长明显滞后,如何改变这种不平衡的经济增长结构,推动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应该是下一步政策要考虑的一个重点。

笔者认为,对政府来说,增加投资之所以比扩大消费来得容易,是因为消费是亿万民众的自主行为,需要老百姓自觉自愿地从口袋里掏钱,不像投资那样政府一声令下,要发债就发债,想借贷银行也会全力配合(吾国的银行大多是国有控股的。同时,消费的前提是有钱,所谓“增加消费”,首先就得增加百姓特别是中低阶层的收入,这个道理不言而喻。

从短期看,“发钱”肯定是增加消费、拉动内需最直接有效的办法。从长期看,政府的公共支出,今后应从投资基础设施等“硬件”建设为主,转向以全面提升社会保障水平的“软件”建设为主。盖因社保水平提高了,老百姓才有底气减少储蓄、增加消费。(未名日记9月30日)

话题:



0

推荐

蔡未名

蔡未名

1964篇文章 23小时前更新

未名者,江南布衣。生于20世纪50年代,下过乡,上过学,教过书,做过公务员,写过小说。中年后创办并主编某内部刊物凡二十多年,撰有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等分析评论文字千万余言。现已退休,居于山间一寓,远离城市喧嚣。2017年开始撰写博客,每周一文,2018年7月开始每日兼发微博。发挥余热,防止痴呆,只事耕耘,不问收获。诗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也。 电子邮箱:wmc529@sina.com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未名周记(每周一发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