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此码非彼码,一码归一码。——

近日,苏州在“苏城码”的基础上推出了“文明码”,并自称为全国首创,引来舆论非议。财新网就此发表“火线评论”说,姑且不论给人们的“文明”打分能否做到客观、标准如何统一,更受质疑的是,“文明码”还被作为警示和惩戒的电子凭证。比如,交通违法在已经缴纳了罚款、扣除了相应积分的情况下,再通过“文明码”予以处罚,是否属于“法外施惩”?界面新闻也就此事发表评论引述一些网友的质问:这到底是民众监督政府部门,还是政府部门监督民众?

不错,之前为提高抗击新冠肺炎斗争的效率,杭州率先推出了“健康码”,受到公众的支持,各地纷纷仿效,国际社会也予以积极评价。为何苏州如今推出的“文明吗”却被人们质疑?

笔者认为,两“码”虽然都运用了电子大数据,然而“健康码”是为了有效甄别疫情期间人们的身体状况和流动轨迹,虽然也涉及到民众的一些隐私,但范围有限且是疫情期间所采取的临时举措;而“文明码”所“监督”的内容却要宽泛得多,还跟奖惩措施挂钩,看样子准备长期实施,故而引起人们的不满。

诚然,为了群体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特殊时期可以采取特殊措施,暂时让人们让渡部分个人权利,这是可以理解也是符合“生命至上”之原则的,而且法律也有防治传染病等方面的应急规定。比如此次抗疫中吾国以及其它一些国家和地区所采取的“封城”措施。“健康码”也当属此类。

但是,“文明码”却不同,它是作为一种常规性的“治理”方法而出现的,不仅于法无据,而且侵犯了民众更多的隐私权。“隐私权”这个东西,听起来似乎有些“虚无”和“奢侈”,但在现代社会,它的的确确属于人的基本权利之一。在遭逢新冠疫情这样普遍性的传染疾病时,为顾全大局,人们可以也愿意“牺牲”自己的部分隐私权,但不能推而广之成为一种常态。实际上,随着未来疫情的终止,笔者相信“健康码”也将结束自己的使命。更不要说从起根儿就既不合理又不合法的“文明码”了。

据报道,目前苏州公安官方微信发布“文明码”的相关文章已无法找到,不知是否在舆论压力下已“收回成命”。

吾国领导说过,对政府部门而言,“法无规定不可为”。无疑,电子时代大数据的出现为社会治理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但领导所说的这一原则并不会因此而改变,因为它是现代法治的一项基本原则。无论现在和将来要推出“XX码”,都必须在法律的框架内施行。否则,就难以称为“治理现代化”。

实际上,早在新冠疫情暴发之前,就有一些地方推行“诚信记分”的做法,笔者曾在博文中表示存疑。如今又出现了升级版的“文明码”,可见在一些权力者的心目中,总是习惯于将自己的管制方便置于“依法治国”的原则和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上。对于此种情况,上级部门应该重视,及时予以纠正,不然可能会引起民众的误解,以为其来有自,从而有损于整个国家的形象。(未名日记9月12日)

话题:



0

推荐

蔡未名

蔡未名

1966篇文章 23小时前更新

未名者,江南布衣。生于20世纪50年代,下过乡,上过学,教过书,做过公务员,写过小说。中年后创办并主编某内部刊物凡二十多年,撰有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等分析评论文字千万余言。现已退休,居于山间一寓,远离城市喧嚣。2017年开始撰写博客,每周一文,2018年7月开始每日兼发微博。发挥余热,防止痴呆,只事耕耘,不问收获。诗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也。 电子邮箱:wmc529@sina.com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未名周记(每周一发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