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外卖算法、泰勒制和囚徒困境。——

据多家国内媒体报道:《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一文近日刷屏,“外卖行业如何成为高危职业”也登上热搜。对此外卖平台“饿了么”作出反应,给用户出了一道选择题:你愿意多给我5到10分钟吗?没想到在网上却引发了新的争议,不少网友认为这是平台在搞“道德绑架”,“甩锅”给消费者。

笔者觉得说“道德绑架”和“甩锅”恐是言重了。但此题的确反映了外卖平台当前的某种尴尬处境。 据报道,由于市场竞争愈来愈激烈,导致各家平台用“算法”设定的配送时间越来越短,数据显示去年全行业外卖订单平均配送时长比三年前减少了10分钟。骑手们迫于压力不得不疲于奔命,超速、闯红灯、逆行等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时有发生,遭遇交通事故的数量急剧上升。

笔者认为,用“算法”将送外卖的时间尽量缩短,虽能让消费者及时吃得上“热饭热菜”,但骑手们路上的安全性却相应被削弱。这让笔者想起上世纪初在美国工业界出现的“泰勒制”,其实也可以说属于早期某种“算法”(只不过那时还没有计算机)的产物,尽管当时它的确提高了生产效率,被认为是企业管理水平的一种进步,但却遭到工会组织的反对与抵制,美国学术界批判“泰勒制”把工人当成纯粹的“经济人”,加重了对他们的剥削,是资本主义“唯利是图”的表现。不过“泰勒制”并没有被全盘否定,在笔者看来,后来出现的、如今已十分普遍的流水线生产方式,其基本思路可能就来源于“泰勒制”。另一方面,工人的劳动保护和社会保障水平通过长期的劳资博弈,如今也已有所提高。

从当年的“泰勒制”看今时外卖行业的“算法”,两者其实都有利有弊。“饿了么”对消费者给出上述选择题,表明平台也处于两难。那么,平台为何不直接给骑手们适当增加规定时间呢?

笔者猜度,这是因为当今外卖行业的竞争十分激烈,各家平台争相以快捷的服务“讨好”消费者,遂通过“算法”给骑手们的送达时间越来越短。即使意识到这样会削弱骑手的安全性,但平台们谁也不敢贸然增加送达时间,唯恐若自己独家的用时长了,竞争对手会趁机抢夺市场份额。这大概就叫做“囚徒困境”。从这个意义上看,“饿了么”所给出的上述这道询问题,实际上可视为在行业竞争和社会舆论双重压力之下的一种“公关手段”,以此向消费者显示自己的“左右为难”而求得谅解。

然而,即便消费者们能够谅解,也无法改写商业的竞争规律:最终大家还是会选择送达时间最短的平台。那么,有没有办法可以相对平衡企业牟利、消费者偏好与骑手安全性之间的关系呢?

办法还是有的。笔者给出的建议是:为了破解外卖平台之间的上述“囚徒困境”,此时应由行业协会或行政管理部门出面,协调各家平台达成一个共同遵守的比较客观而公允的送达时间。

要知道,“算法”是死的,而“人”是活的。(未名日记9月11日)

话题:



0

推荐

蔡未名

蔡未名

1949篇文章 2分钟前更新

未名者,江南布衣。生于20世纪50年代,下过乡,上过学,教过书,做过公务员,写过小说。中年后创办并主编某内部刊物凡二十多年,撰有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等分析评论文字千万余言。现已退休,居于山间一寓,远离城市喧嚣。2017年开始撰写博客,每周一文,2018年7月开始每日兼发微博。发挥余热,防止痴呆,只事耕耘,不问收获。诗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也。 电子邮箱:wmc529@sina.com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未名周记(每周一发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