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内循环为主:堤外损失堤内补。—— 7月30日召开的高层会议在定调吾国下半年经济工作的同时,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有媒体注意到,与此前的“逐渐形成”相比,现今“加快形成”的表述更加迫切。(财新网)

凡事有主有次。高层之所以提出“国内国际双循环”以“内循环为主”,显然是因为自新冠疫情在全球暴发以来,国际形势起了很大的变化,不少人认为即便疫情过后,“再也回不到从前了”,这恐怕并非虚言。因此高层提出“内循环为主”,是一种实事求是的前瞻性政策。换句话说,今后我们的经济发展,要更多地依靠“自力更生”。这不是由我们的主观愿望而是由客观形势所决定的。

对此,很多专家围绕这一方针提出了不少建议,比如调整经济结构、加快自主创新等等。但笔者以为,首先恐怕还是要从更加“宏观”的角度来寻求“内循环为主”之道。简略地说,这将取决于吾国能否提高国内市场竞争的水平和能力。

吾国是一个人多地广物博的大国,特别是拥有14亿人口,这是吾国成为全球“超级大市场”的首要条件,也是“内循环为主”的基础所在。盖因小国的经济发展很难做到“内循环为主”,否则再努力循环也只是在“螺蛳壳里做道场”。经济学认为,市场越大,分工就可以越细,各自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循环”起来才能取得更好的绩效。这就是为什么全球化会给各国带来那么多好处的原因所在。

从这个角度看,尽管吾国足够大,今后一个时期明确以“内循环为主”还要做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但与之前即加入WTO后这二十多年的全面融入全球化相比,客观上市场范围还是有所减缩的。否则就没必要说是“内循环为主”了。

惟其如此,一个“内循环为主”的经济体要想继续取得过去那样的发展成就,就必须要提高自己的循环效率。而提高绩效的唯一途径就是加强市场竞争,经济学的定律表明:竞争才能出效率。加大“创新”力度自是必要,更重要的是贯彻落实“优胜劣汰”的竞争法则。盖因所谓的“创新”,说到底是市场竞争逼出来的。

吾国自转轨市场经济之后,当然也引入了竞争机制。但客观地说,由于过去几十年吾国处于“追赶”阶段,可以学习引进别国比较成熟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又具有劳动力资源丰富且成本低廉的比较优势,故而在国内的市场竞争还不算很激烈(一个明显的例证是:吾国这些年的破产企业占比包括在股市中的退市企业占比均低于国外市场的水平)、但吾国企业跟外国企业的竞争还是很激烈的的情况下能快速发展起来。 然而转为“内循环为主”,之前所具有的比较优势包括“后发优势”就不再那么明显了。故此,吾国必须要提高国内市场竞争的水平,如此才能加快创新、增加绩效,做到“堤外损失堤内补”。

而要加强国内的市场竞争,就得大力扶持民营企业的发展。因为民营企业产权独立、自负盈亏,所以最能贯彻“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而国有企业的一大问题正在于有政府做“后台老板”,即使在经营中产生亏损,也有政府支撑而不容易做到“劣则即汰”。这就是为什么吾国曾经长期存在“刚性兑付”和“产能过剩”之现象的根本原因。

所以,以“内循环为主”,其关键在于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否则经济总体的绩效非但得不到提高反而还会降低,“堤外”的损失就很难由“堤内”来弥补。(未名日记8月2日)

话题:



0

推荐

蔡未名

蔡未名

1969篇文章 1天前更新

未名者,江南布衣。生于20世纪50年代,下过乡,上过学,教过书,做过公务员,写过小说。中年后创办并主编某内部刊物凡二十多年,撰有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等分析评论文字千万余言。现已退休,居于山间一寓,远离城市喧嚣。2017年开始撰写博客,每周一文,2018年7月开始每日兼发微博。发挥余热,防止痴呆,只事耕耘,不问收获。诗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也。 电子邮箱:wmc529@sina.com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未名周记(每周一发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