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以占加沙:历史将会重演吗?——

陷入加沙战争泥淖已长达22个月的以色列最近欲要“不退则进”,据央视新闻报道,当地时间85日,以总理内塔尼亚胡主持召开高层会议,“强烈倾向于全面占领加沙地带”。消息传出后遭到国际社会包括以色列部分官员和民众的反对。

在此之前的近两年里,以色列为报复2023107日哈马斯对其发动的大规模袭击,遂出动重兵将加沙地带炸成废墟一片,仅造成巴方的死亡人数就超6万之多,为“10·7”袭击中以方死亡人数的几十倍,其中包括大量的平民。更有甚者,由于以军阻挠联合国机构和周边国家向加沙地带运送救援物资,近期以来该地区已出现严重的饥荒,无数加沙民众处于食不果腹的饥饿状态,包括许多儿童。如果此种状况持续下去,他们即使没被炸死也会被饿死。这已经不是一般的“人道主义灾难”,有锐评指是一种“反人类”行为。

饶是如此,以色列却依然“心硬如铁”,不仅矢口否认加沙存在饥荒,以军还动不动向“争食”的饥民开枪扫射,据报道迄今已造成巴方千余名的“额外死亡”。从央视屏幕上看,加沙当前的悲惨境况完全称得上是“人间炼狱”。

笔者很是想不明白,若论“报复”,以色列早就“够本”了,为何到如今还如此“心狠手辣”?看上去似乎将加沙的巴人统统都视为哈马斯分子,意欲“斩尽杀绝”而后快。此种惨状在历次中东战争中都未曾出现过。笔者思来想去,也许只能从犹太民族在过去曾受尽屈辱、遭到残杀的历史中寻得端倪。然而如此不分青红皂白的报复行径,难道不怕以后会遭到“反噬”吗?

正是由于实在看不下去了,连一向对犹太人抱有同情的一些西方国家也立场反转。据报道法、英、加等国已宣布如果以色列不停止此种行为,将在9月召开的联合国大会上宣布支持巴勒斯坦建国,且持此态度的西方国家已占多数。不过笔者怀疑它们的这种“施压”能否对阻遏以色列起到作用,盖因支持巴勒斯坦建国跟终结加沙人道主义灾难之间离得太远了,更多的是表达一种道义上的声援;而真正能起作用的美国却在一边“装聋作哑”。

不过哈马斯也不是“善茬”。且不论是它的“10·7”袭击挑起了这场巴以冲突,单就加沙民众为此付出的巨大代价来看,难道它不应该对自己当初的行为造成的后果加以深刻反省吗?如今加沙遭此大难,自己又处在绝对劣势,哈马斯却依然坚持要以军全部撤出加沙才肯停火。为此与以色列已进行了多轮间接谈判而始终未果,后者准备“一不做二不休”,干脆要全面占领加沙。

然而,史载以色列早在1967年的第三次中东战争中就曾占领过加沙地带,后来又于2005年全面撤出。为什么?笔者估摸是由于占领的成本太高,以色列虽是个发达国家,但毕竟资源有限,“占领”就意味着要“养活”加沙的上百万人口,对以色列而言是个十分沉重的负担。如今的加沙不仅人口翻倍,更是被炮火几乎夷为平地,巴以之间的仇恨有增无减。以色列占领之后,拿该地区的两百多万巴勒斯坦人怎么办?又如何让加沙“重建”?

笔者从这场冲突一开始就主张,哈马斯应该一次性释放被其所掳掠的全部人质,并保证今后不再发生类似“10·7”的袭击事件,以换取以色列从加沙全面撤军。毕竟巴以的恩怨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能留待今后慢慢化解。孰不料这场冲突却愈演愈烈,以色列“骑虎难下”,哈马斯则是“苟延残喘”,偏偏双方都不以苍生为念,非要斗得个“你死我活”不可,遂不能不让笔者这样的旁观者望而哀叹!

  联系到当前打了三年多仍在进行中的另一场大规模战争,以及还有一场刚刚开打不久的“没有硝烟的战争(贸易战)”,笔者不由得想起坊间曾争论不休的那个问题:人类到底是理性的还是非理性的?(未名日记88日)

话题:



0

推荐

蔡未名

蔡未名

2207篇文章 3天前更新

未名者,江南布衣。生于20世纪50年代,下过乡,上过学,教过书,做过公务员,写过小说。中年后创办并主编某内部刊物凡二十多年,撰有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等分析评论文字千万余言。现已退休,居于山间一寓,远离城市喧嚣。2017年开始撰写博客,每周一文,2018年7月开始每日兼发微博。发挥余热,防止痴呆,只事耕耘,不问收获。诗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也。 电子邮箱:wmc529@sina.com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未名周记(每周一发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