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贸易协定:少输就算赢?——
常言道贸易战没有赢家,故此也可以说对于博弈中的弱势一方,结果往往是“少输就算赢”,欧盟与美国的贸易谈判大概就是这样。据财新网报道:7月27日,正在英国苏格兰访问的美国总统特朗普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会谈后共同宣布达成贸易协定,美国将对欧盟大部分商品征收15%的统一关税。
15%,尽管将美国对欧盟现行4.8%的关税翻了两倍,但比特朗普此前所宣称的30%降了一半,从这一点看,欧盟似乎称得上是“少输即是赢”。然而据特朗普对媒体表示,欧盟对美国商品实行“零关税”(这一点尚待确证),还承诺将向美国开放市场,并同意购买7500亿美元的美国能源,将对美国投资6000亿美元,购买大量的美国军备等。当然这些都是“后话”,重点还是15%的关税。
此时离特朗普之前宣布的8月1日对等关税“起征日”只剩短短几天,当此关键时刻,其与欧盟这个经济总量排名世界第二的“大个子”达成“史上规模最大的贸易协定”,加上稍早前与排名世界第四的日本达成的贸易协定(对日关税税率也定为15%),看起来特朗普似乎是“赢麻了”,他的得意之情是可以想见的。
冯德莱恩的表态很有意思,称欧美协定“将带来稳定性和可预见性”,大概是说无论税率高低,确定了总比不确定要好些,否则经济部门将无所适从。不过她又说,“虽然我知道15%的税率没有那么低,但这是我们能争取到的最好条件。”
然而据央视报道,包括欧洲议会国际贸易委员会主席、法国总理、匈牙利总理等欧洲多国政要对该协议很是不满,指这其带有偏见,远未达成平衡,甚至可能对欧洲造成长期伤害,属于欧盟的单方面让步。一位IMF前首席经济学家甚至直言:“不用怀疑,不对称的15%关税说明欧盟失败了。”
笔者也觉得欧盟是“输了”,只不过输多输少而已。冯德莱恩之所以接受这样带有屈辱性的协定,笔者猜她所秉持的正是“少输就算赢”的想法。然而对此不满的那些欧洲政要又能怎么办呢?要知道欧盟由27个国家组成,任何决策都可能会有反对者,关键是他们能齐心合力推翻这份协定吗?或者干脆将冯德莱恩赶下台?就算能做到,接下来跟美国硬扛吗?此前欧盟曾称已经准备好了一份详尽的对美反制关税清单,据悉涉及价值近千亿欧元的美国进口产品。现在看来,这不过是一种博弈策略,事到临头它还是“退让”了。
以此来看,不得不承认特朗普的“极限施压”策略似乎是奏效了,也许他本来就没想过征收30%的关税。他对日本的谈判也是用的“先高后低”这一招。实际上特朗普所依仗的还是美国的实力而不是他个人有什么“妙招”。毕竟,欧盟也好,日本也罢,都不想真的跟美国“闹掰”。
迄今为止,当今世界体量排名前十的经济体,已经有六个与美国达成了贸易协定(德国、法国、意大利都属于欧盟),剩下还有四个,除了印度、加拿大、巴西,首当其冲的当然是排名第二的吾国。目前中美的贸易磋商仍在进行中。坊间普遍认为,特朗普之所以对吾国还算比较“客气”,原因主要有二:一是美国民众的日用消费对吾国的产品依赖太大,这有贸易战刚刚开打时美国超市的货架立马就“空空如也”为证;另一个原因或是,吾国的稀土产品掐住了美国的脖子,舍此老美的很多尖端产品将难以为继,所以“狂”如特朗普,也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一句传闻已久的名言是“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果如此,我们要感谢老一辈领导人的远见卓识和谋篇布局。
不过凡事还是“预则立”。笔者内心不期然隐约产生了一种“阴谋论”:特朗普眼下对吾国“客客气气”,不排除他另有图谋。设想一下,假使他在后面的谈判中将印度、加拿大也“拿下”(巴西似不大可能,一来巴西对美贸易是逆差,二来卢拉总统也十分强硬,但排名在十位之外的韩国有可能步日本后尘,因为它的情况与日本相似),世界十强有其八,他对吾国的姿态会不会随之而有变呢?
害人之心不可有,但防人之心不可无——特别是面对这样一位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大统领”。但愿笔者的担心是多余的。(未名日记7月29日)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