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战进入“第二阶段”?——
笔者此文的部分内容写于5月12日中美日内瓦谈判结果公布之前,按说已经“过时”,不过关税战虽然“降温”但并未结束,美国对华加征关税仍高达30%,且还有24%只是暂缓征收三个月。因此文中所谈内容或许仍有“参考价值”,从中亦可窥见为何此次美国此番不得不在对华关税博弈中“大踏步后退”的深层原因。
根美国相关部门不久前公布的数据,该国4月的非农就业数据高于市场预期,而3月消费者物价指数上涨幅度低于市场预期,特朗普极端关税措施对美国经济的负面影响尚未显现。笔者前几天有文指出,这可能是美联储近日决定不降息的主要依据,盖因联储吃不准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会有何变化,美国经济接下来的表现又将会如何。
据证券时报最新消息:5月13日晚间,美国劳工统计局公布了4月消费者物价指数报告,显示美国当月CPI同比上涨2.3%,低于市场预期的2.4%,亦为2021年2月以来之新低。美国总统特朗普在上述报告公布后再次向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施压,要求其采取降息行动。他在社交平台上写道,“已经没有通货膨胀了!汽油、能源、杂货以及几乎所有其他商品的价格都在下降!!!”强调“美联储必须降低利率,就像欧洲和中国已经做过的那样。”特朗普称,“‘拖延先生’鲍威尔到底怎么回事?这对即将腾飞的美国是不是不太公平?”
不过笔者认为美国的上述数据可能是一种“暴风雨来临之前的平静”。因为特朗普的极端关税政策主要集中在5月以后才开始生效,而且对大部分贸易伙伴的所谓的“对等关税”还延期了90天。有机构预计,关税政策对美国物价上升的传导作用或在今年6月和7月才会显现。虽然中美经过日内瓦谈判彼此取消了加征的91%关税,此前停止发货的中方企业纷纷加班加点出口美国,据央视报道近日美国的对华订单暴增300%,这显然是由于此前的极端关税大幅下调,相关企业为一度中断的双边贸易在加快“补仓”。即使美国的现行对华加征关税降至30%,还是会相应削减双方进出口企业的利润,但相对而言总比此前的情况好了很多。鉴于美国的“对等关税”暂缓到期后如何实施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不排除美国进口商利用这一短暂的“时间窗口”加紧囤货。三个月后的中美贸易将会如何仍待观察。不过经此一遭特朗普或应认识到,现阶段美国民众的生活根本就离不开“中国制造”。
据界面新闻报道:花旗银行首席执行官简·弗雷泽近日预计,关税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可分为三个阶段,目前美国正在经历的是第一阶段,消费者和企业为避免关税带来的物价上涨而提前抢购商品,受此影响,美国第一季度GDP环比萎缩0.3%;时下正在进入第二阶段,相关企业将暂停投资和招聘以观后事;到了第三阶段,如果特朗普政府的对等关税依然落地,对美国消费和投资的影响将更加明显。花旗银行的报告指出,目前美国企业的招聘职位空缺数已经出现下降,实际上4月19日当周美国领取失业金人数已达到新冠疫情以来的最高水平。如果持续下去,可能意味着6月失业率或升至4.4%或4.5%。该报告认为随着关税措施持续时间的延长,美国市场供应的减少和经济活动减弱的风险将越来越大。
笔者觉得花旗的上述“三阶段”论还是比较客观的分析。实际上不仅是美国,各国受关税战的负面影响可能也有“滞后”效应。我们不可过早地陶醉于首轮谈判亦即第一阶段所取得的“胜利成果”中,还需为后面的事态发展作好万全准备。
对于其他国家而言也是如此,特朗普暂缓对它们施加的“对等关税”将在8月份到期,届时这位大统领将如何动作尚未可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作为一个患有“关税瘾”或者说其长期以来所铸成的所谓“关税信仰”者,特朗普不会善罢甘休。特别是那些实力远不如吾国的中小国家,该怎样制定自己的应对策略,仍然是一个艰难的选择题。
对我们来说,“老问题”依然存在,特朗普的关税战还将使它们更加凸显出来,这就是内需和消费的不足。如果不采取必要的改革措施尽早化解这个“老问题”,我们仍然还会遇到麻烦。当然,正像笔者稍早前所指出的,与美国“有钱没货”相比,我们“有货卖给谁”的麻烦要小得多。但麻烦终归是麻烦,不会因取得了与美国关税战的“首胜”而消弭。我们唯有“做好自己的事”,才能真正“立于不败之地”。(未名日记5月16日)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