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和平还是要战争?他的两副面孔——
美国总统特朗普自诩“热爱和平”,指战争死人太多,上任后“领导”美国对俄乌冲突政策来了个大逆转,一度甚至断绝军援和情报合作以迫使乌克兰同意让步,随后美乌签署联合声明提出俄乌临时停火30天的建议,看上去他似乎很讲“人道”,据说他还有意藉此追求诺贝尔和平奖以“名垂青史”。
然而这不过是他的表面,有事实为证:据财新网报道,当地时间3月16日,特朗普下令美军对也门境内的胡塞武装目标发动了多轮大规模空袭,包括也门首都萨那和其他七个省都遭到袭击,已造成几十人死亡、百余人受伤。笔者不禁要问:此时特朗普为何又不讲和平、不嫌战争会死人了呢?
据报道这几波大规模空袭也门是特朗普第二个任期开始以来最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据称是为了阻止胡塞武装攻击红海国际航道。然而自两个月前以色列与哈马斯达成停火协议以来,胡塞武装就没有再向红海领域发射导弹和无人机,特朗普早不打晚不打,为何偏偏在局势缓和下来的时候发动空袭?这在逻辑上显然讲不通。
笔者认为,美国此番空袭胡塞武装,主要是为了“报复”。盖因这一轮巴以冲突发生以来,胡塞武装为声援哈马斯,对经过红海的与以色列有关的商船发起袭击,同时还攻击了巡弋在红海的美英军舰包括航母母舰。此事非同小可,在笔者的印象中,这是近年来美国军舰首次遭到外部力量的攻击,胡塞武装可谓“吃了豹子胆”,笔者曾称其颇有点“中东大侠”的样子,盖因加沙地带的战事本来与它并不相干,纯粹是为哈马斯兄弟拔刀相助。由于当时加沙战事尚未止息,同时还有黎巴嫩真主党武装用火箭弹袭击以色列为哈马斯助力,伊朗、叙利亚也在暗中支援哈马斯,忌惮于它们的“抵抗弧线”,美国只是与英国联手用红海上军舰的远程火力对胡塞武装予以有限的还击。
但彼时笔者已有预感,美国对胡塞武装的“公然冒犯”不会善甘罢休,一定还会有“后手”。果不其然,特朗普上台以后,眼见叙利亚巴沙尔政权因内战而垮台,黎巴嫩真主党武装也遭以色列的打击而熄火,“抵抗弧线”已呈断裂状,形势有利于美、以,于是开始对胡塞武装进行大规模的空袭报复。可见特朗普自称“追求和平”是假,瞅准时机“柿子挑软的捏”是真。据分析特朗普还藉此向伊朗发出警告信号,试图迫使伊朗就伊核问题与美国谈判。不过笔者觉得他不大敢对伊朗也“如法炮制”,毕竟伊朗的军事实力与胡塞武装不可同日而语,否则特朗普早在上一个任期内宣布退出伊核协议后就会对伊朗动手了。只是他或许没料到胡塞武装竟然“不吃他这一套”,依然用导弹袭击美航空母舰以示反报复。未知此事如何收场,美方有人扬言不排除向也门出动地面部队的可能性,但笔者对此很有些怀疑,因为这意味着美军将不可避免付出伤亡的代价,特朗普恐怕没这个胆。
无独有偶,就在美军攻击也门的几乎同时,以色列国防军对加沙地带全境的哈马斯目标也发动了多轮大规模空袭,据加沙卫生部门统计,迄今已造成巴方4百多人死亡、5百多人受伤。美、以的这种“联动”显然不是一种巧合。尽管以色列与哈马斯之前已达成停火协议,在协议的第一阶段各自释放了对方部分被扣押人员,但笔者一直觉得协议规定的第二阶段难有进展,因为以色列并没有放弃要彻底消灭哈马斯的终极目标。不幸的是这次又被笔者猜中了:现在以色列单方面要求哈马斯必须释放全部剩余的以方被扣押人员包括交还遗体,但是自己却不肯承诺全部撤出加沙——这本该是停火协议第二阶段的主要内容,故此遭到了哈马斯的拒绝。以方以此为由对加沙地带重开战火,笔者有理由怀疑当初所谓的停火协议是美、以事先就设计好的“局”,只是为了让哈马斯多释放一些人质。至少白宫新闻发言人已证实,以色列在发动空袭前与美国通过气,称特朗普之前已经警告过,哈马斯和也门胡塞武装“将付出代价”。
无论是俄乌冲突还是巴以冲突,以及美国与胡塞武装及伊朗的矛盾,起因和现状都很复杂,笔者的这篇小文无法厘清全部的是非曲直,只能“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特朗普上任后在这些问题上的所作所为,足以证明他并非如其自己所说的那样“热爱和平”、“珍惜生命”,反倒赤裸裸地暴露了他“美国优先”的自私内涵和“欺弱怕强”的本性。所谓的“诺贝尔和平奖”无论如何也不该落到他的头上。
然而那又怎样?也许特朗普对自己的这种“两副面孔”根本就无所谓。君不见这个世界里,那些手握权力的大人物一个个都成了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更不讲规则和道理的“马基雅维利主义者”。吾等小老百姓,能奈其何?(未名日记3月20日)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