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俄乌,这位“前房地产商”这样说——
题中所称的“前房地产商”并非指特朗普,而是另有其人。且容慢慢引出。
美乌俄新一轮的“穿梭谈判”已在沙特结束,除了因俄罗斯舰队的撤退而早就“边缘化”的黑海航运问题说了些片儿汤话,基本上没取得什么重要的成果。会后甚至连美俄或美乌(更不用说俄乌)的联合声明都未能签署,而是“各说各话”,特朗普提出的“30天临时停火”自然更加没谱。这并不奇怪,盖因事先各方都申明这只是一次“技术性谈判”,而“大原则”没敲定,谈何“技术性”?事实上谈判之时俄乌战事仍在激烈进行中,就连此前已谈妥的双方停止攻击能源基础设施也未能落实到位。这意味着事态的进程正符合俄方的设想,即“边打边谈”,而非美乌提出的“先停火后谈判”。据凤凰网引财联社报道,特朗普事后表示,“我认为俄罗斯希望看到结束(战争),但可能的情况是他们在拖延”,无奈之情溢于言表。不过他一向“嘴硬”,据环球网引外媒报道,他又称美俄乌相关谈判进展顺利,美国政府正在考虑俄罗斯有关解除制裁的请求,听起来是在“诱惑”俄方。央视上一位专家的评语甚妙,他说实际上各方都在“为谈判而谈判”。
故此,反倒是美国中东问题特使威斯科夫所发表的一番言论更让笔者感兴趣。据财新网报道,就在此轮美俄乌三方沙特会谈的前一天,威特科夫接受了保守派博主塔克·卡尔森的专访,就一系列有关乌克兰危机问题作出表态,引起国际舆论的关注乃至非议。
这里笔者要补述一个情节。特朗普上任以后,任命威特科夫为中东问题特使,同时任命凯洛格为俄乌问题特使。但后来凯洛格的头衔却被改为“乌克兰问题特使”,据说是因为这位退役陆军中将的立场比较“亲乌”,不受俄罗斯方面的欢迎。由此可见特朗普对普京的“迁就”。于是乎后来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本是“中东问题特使”的威特科夫却频频就俄乌问题发声,包括前不久奉特朗普之命亲赴莫斯科与普京见面商谈如何解决俄乌冲突,也包括此次威特科夫接受专访大谈俄乌问题。而凯洛格近来似乎已“销声匿迹”。
据介绍威特科夫跟特朗普一样,也是一位亿万富翁,当官前是纽约的房地产商,且两人有多年的交情,可谓“同气连枝”。因此可以判断,威特科夫的说法或许更能代表特朗普的想法。只是笔者有点不明白,“大统领”何不干脆将凯洛格撤掉,把两个“特使”的头衔都赐予威特科夫,这样他说起话做起事来岂不更加“名正言顺”?
这属于题外话,还是言归正传。据报道威特科夫此次接受采访时发表了一些“惊人之论”,笔者根据报道内容概括如下。
首先,他“暗示”将认可乌克兰东南部被俄罗斯占领的四州成为俄罗斯领土。他在访谈中提及这四个地区时说:“他们讲俄语。那里举行了全民公投,绝大多数人表示他们希望接受俄罗斯的统治。”然而俄罗斯当时在这四州举行的所谓“公投”未获得包括美国在内的任何国家的承认。另外,直到目前俄罗斯仍未实现对四州领土的完全控制。威特科夫称当前俄乌冲突的最大问题“就是所谓的四州问题”,而乌克兰将以何种方式宣布放弃宪法规定的领土则是“房间里的大象”,这个比喻的意思大概是“重中之重”,这倒没错。不过更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是另一个比喻——特朗普上台以来的所作所为对世界来说犹如“一头公牛闯进了瓷器店”。
其次,威特科夫称乌克兰加入北约的情景与当前构想中的与俄罗斯达成的潜在和平协议不相容(这话听起来有点绕口),因此并不具有现实可能性。对此其实之前美方包括特朗普本人已有多次表述。一方面如威特科夫所说,乌克兰加入北约遭到俄方坚决反对,美方只好“让步”;另一方面特朗普已明确表示将从欧洲防务中“脱身”,甚至不排除退出北约的可能,所以威特科夫这样说也算没有“逾矩”。可是威特科夫同时又表示,仍有可能讨论为乌克兰提供其他安全保障,特别是采用类似于北约第5条的形式。而所谓的北约第5条讲的是集体防御,即如有北约成员国遭到侵犯,所有成员国都有义务出兵协防——如此岂不与威特科夫前面的表述即乌克兰没可能加入北约相矛盾?因为乌克兰要求加入北约就是冲着第5条款去的。
再次,威特科夫透露,在他稍早前访问俄罗斯时,普京向他赠送了一副特朗普肖像,并向他讲述了去年7月特朗普在竞选集会上遭遇枪击后,普京曾前往教堂为他祈祷。威特科夫说他回到华盛顿向特朗普汇报此事,后者听了大为感动。看来“双普”的私人关系的确不同寻常,当然这也可能是普京的一种“外交手段”。据报道特朗普在3月23日接受采访时再次强调了与普京的良好关系,回顾称普京每一次对邻国的袭击都发生在美国其他总统在任期间,而没有发生在他本人执政期间,相信自己是阻止普京的唯一人选。这也是他的一种“算法”吧,但“阻止”一词让人听起来有些怪怪的。
不仅如此,威特科夫还强调,他相信普京的和平诚意,称普京“不是个坏人”,并表示不相信俄罗斯对欧洲其他国家构成威胁,说“我看不出他想统治整个欧洲。现在的情况与二战期间截然不同。”对此笔者不想多加评论,只能指出在俄罗斯发动“特别军事行动”之前,也没人相信普京会下令攻打乌克兰,正因为如此,欧洲各国普遍产生一种“唇亡齿寒”的恐惧感。当然笔者也并不认为接下来俄罗斯还会打欧洲其他国家的主意,盖因一个乌克兰打了三年都未能“拿下”,遑论整个欧洲,何况欧洲各国现在都在准备“重新武装”。有意思的是,欧洲的这种“战略转向”恰是在特朗普的威逼下所致,只是搞不清特朗普要欧洲增加防务开支是否针对俄罗斯的“威胁”,又或者纯粹是想让美国“脱身”?
威特科夫访谈的主要内容大致是以上几点。窃以为最重要的是他所谈到的乌克兰东南四州的领土归属问题,根据他的“暗示”,乌克兰应该“割地求和”,正式承认这四州(克里米亚就更不用说了)为俄罗斯的“新领土”。实际上这也正是俄方的核心要求:如此战争就能结束,俄乌就能实现停火并签订“和平协议”。
不难推测,威特科夫的“暗示”也正是特朗普内心所想。如果以无论如何都要结束战争为“大前提”,两位“前房地产商”的这一逻辑推理倒是成立的。问题只在于乌克兰以及欧洲方面是否会认同这个“大前提”,如果不认同的话,美国又当如何?是不是要再次断绝对乌军援和情报共享?如果是的话,后事又将如何?威特科夫之所以只是“暗示”而不是“明示”,也表明特朗普对此还是有点忌惮,盖因如笔者稍早前指出的,如果美国明确要求乌克兰在法律上向俄罗斯“割地求和”,意味着他与联合国宪章有关任何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都必须得到尊重的原则彻底“决裂”。
特朗普是否有这样的“胆量”?笔者不知道。鉴于资讯有限、能力有限,笔者的分析和推测只能到此为止了。不过文末可以再加一个“彩蛋”:近日一众美国高官在某网群里讨论美军袭击胡塞武装的“群聊泄密门”事件引发其国内外舆论的轩然大波,笔者在澎湃新闻上看到,特朗普对此轻描淡写地称为一个“小故障”。而据红星新闻报道,一位美国政治分析记者评论称,特朗普政府“最戏剧性的失误”就是任用了一群“业余人士”担任高级职位(也有人戏称为“草台班子”),比如此次“群聊泄密门”中的国防部长赫格塞思此前是一名电视节目主持人,没有在国防领域的相关经验。这让笔者联想起威特科夫的房地产商出身(尽管他没有参加这次“群聊”),故而不避“标题党”之嫌为本文取了这么个题目。(未名日记3月27日)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