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多一些“单向免签”这样的改革——  

财新网报道:2024年12月23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经济蓝皮书:2025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建议,要更多通过深化改革的办法来激发经济活力,释放发展动力。蓝皮书认为,“科学有效的宏观调控政策有助于熨平经济波动、为改革争取时间,但政策替代不了改革,只有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潜在经济增长率,持续增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

应该深化哪些重点领域的改革,报道没有详述蓝皮书的具体建议,但调控之外还应推进改革,这一判断无疑是对的。盖因当前经济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归根到底是以往的结构性矛盾积累的结果。采取一些针对性的调控政策固然十分必要,但同时还必须以结构性改革来化解这些结构性矛盾,否则再多的政策也可能会治标不治本。当然最好是政策本身就是一种改革措施

这让笔者想起自去年开始吾国对很多国家的来华旅游人员实行“单向免签”,同时还对一些过境者延长了免签的停留天数。这既是一种政策的调整,也是一项重要的改革。盖因以往我们在对外关系上比较注重“对等原则”,具体到签证问题上,表现为你对我“免签”,我亦会对你“免签”。这样的“对等原则”并没有错,但也形成了一种“自我束缚”。关键在于我们是一个14亿人口的大国,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人口较少、面积较小,如果我们一定要求他们也必须对我们“免签”,不啻于以一种“不对等”来要求“对等”。

所幸吾国管理部门“解放思想”,想明白了这一点,对一些比较友好的中小国家,就算你碍于自身条件没有对我实行“免签”,我也可以大度地对你实行“单向免签”。事实上这一具有改革性的政策调整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自去年以来,外国来华旅游的人数大增,据报道很多旅游城市和景点挤满了外国游客,极大地提振了我们的“入境消费”,同时也有利于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与交往,可谓一举数得。笔者觉得,对部分国家实行“单向免签”,乃是近几年来吾国在对外开放上最成功的改革举措之一。

  笔者看到之前有学者提出,面对日益表现激烈的国际地缘政治矛盾,有些“不怀好意”的国家对我们百般刁难,设置经贸障碍,对此我们不应随之起舞,而应坚定不移地推行主动开放,唯有如此才于我有利。倘若你关门我也关门,最终可能会使得“脱钩断链”自动实现。此话甚是有理。而对部分国家的“单向免签”,正是蓝皮书所说的“政策+改革”的成功案例之一。这样的案例如能多起来,我们的改革开放和发展必能“再上一层楼”。(未名日记1月21日)

话题:



0

推荐

蔡未名

蔡未名

2125篇文章 1小时前更新

未名者,江南布衣。生于20世纪50年代,下过乡,上过学,教过书,做过公务员,写过小说。中年后创办并主编某内部刊物凡二十多年,撰有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等分析评论文字千万余言。现已退休,居于山间一寓,远离城市喧嚣。2017年开始撰写博客,每周一文,2018年7月开始每日兼发微博。发挥余热,防止痴呆,只事耕耘,不问收获。诗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也。 电子邮箱:wmc529@sina.com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未名周记(每周一发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