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一念裹万众,战争之大悲!——

以色列军队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已持续整整半年,不仅造成巴勒斯坦平民多达十几万人的伤亡,引来国际社会的同声谴责,同时还由于迟迟未能救回被哈马斯在去年“10·7袭击”中劫持的一百多名剩余人质,招致国内的反对声浪愈来愈高。据《环球时报》报道,近日有据称多达十万人的以色列民众聚集在耶路撒冷的议会大楼外举行为期数天的抗议活动,他们齐声高呼总理内塔尼亚胡下台,还呼吁政府尽快与哈马斯达成停火协议,让被扣押的以色列人获释。这是自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以色列国内最大规模的反政府集会,许多以色列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达了对政府的失望和愤怒。用“内外交困”来形容内塔尼亚胡当前的境况毫不过分。然而看起来此公似乎打算“一条道走到黑”,硬着头皮也要将这场造成大规模人道主义灾难的战争进行到底。

从两年前爆发的俄乌冲突到现在的巴以冲突,笔者作为局外的观察者,感触最深的一点是:明明这两场战争都不得人心,造成各方死伤无数,但是某些手握大权的领导人却“一意孤行”,为了自己所谓的“政治前途”而裹挟了整个国家和军队,不惜让几十万人为之送命。悲哀之处还在于,尽管停火止战乃人心所向,但却无法阻挡由极少数决策者启动的“战争机器”隆隆向前,凸显芸芸众生的愿望和力量竟如此卑微渺小。虽然这种“一念裹万众”的现象历史上屡见不鲜,但在21世纪的今天仍一再重演,笔者思之痛心尤甚。惟愿战后人类能深刻反思,如何才能从制度上防止这样的大悲剧今后不再发生。

就拿以色列为例,身为总理的内塔尼亚胡似乎陷入了一种“癫狂”状态,根本无视加沙地带的人口密集,下令对其进行无差别的狂轰滥炸和地面攻击,对此国际社会已给予最强烈的谴责,以色列国内也掀起一片反对声浪。为何舆论如此“一边倒”?这其实已无关于战争的起因和性质,简言之是因为死伤的百姓实在太多了,就连以色列的“铁杆盟友”美国也不得不表示“随大流”。

近日又发生两起大事件。一是以方竟悍然轰炸了伊朗驻叙利亚的大使馆设施,此举不仅是对国际法的双重违反,而且从战事本身来看也属于愚不可及的非理性行为:这等于以色列在本就已“四面楚歌”的情况下又为自己增添了一个强敌,势必会遭到伊朗的强烈报复。真搞不懂内塔尼亚胡如此胡来的意图是什么,央视节目中有专家分析说是想把美国拉下水,但笔者觉得这种可能性几乎为零。第二起事件是以军几乎在同时还“误炸”了国际慈善组织“世界中央厨房”的救援车队,造成该组织7名工作人员丧生,其中包括美、英、澳等西方国家的员工,从而进一步将自己推入了“万众唾骂”的境地。

所以笔者才称内塔尼亚胡已陷入不可理喻的“癫狂”状态,很明显,只要他还在台上,就不大可能“回头是岸”。但是,以色列人民有能力、有机会“另起炉灶”吗?笔者这样说似有“干涉别国内政”之嫌,好在这只是“个人之见”,想来但说无妨。不管怎样,以色列民众还有表达自己愤怒和反对的权利,而在另一场战争中,情况却大不一样,其中蕴含的社会政治学之“密码”只能有待后人来解读。

另据央媒最新报道:10月7日,以色列突然从加沙南部撤出所有部队。尽管以防长随即表示这是为接下来在拉法的军事行动做准备,但笔者怀疑不如说是为伊朗对以色列本土可能发动的报复性攻击在做准备,因为以色列的大部分兵力都部署在加沙,国内难免“空虚”,而伊朗又是中东的军事强国,如果它为报复而对以色列本土发起攻击,后者恐怕会“吃不了兜着走”。虽然这种可能性并不大,但以色列也不得不防,可见之前以军的“炸馆”之举何等愚蠢。当然也可能是以国内民众的抗议浪潮对撤军起了部分作用。

  当此之时,或许给正在埃及开罗重启的巴以和谈提供了一个契机。笔者还是早先的那个主张:哈马斯应该释放仍被扣押的全部人质,而以色列则应同意长期(而不是临时)停火,两件事应在同一时间进行。倘能如此,则黎民百姓幸甚!再说句大实话:以色列既已在加南撤军,但愿就别再回来了!(未名日记4月9日)

话题:



0

推荐

蔡未名

蔡未名

2044篇文章 51分钟前更新

未名者,江南布衣。生于20世纪50年代,下过乡,上过学,教过书,做过公务员,写过小说。中年后创办并主编某内部刊物凡二十多年,撰有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等分析评论文字千万余言。现已退休,居于山间一寓,远离城市喧嚣。2017年开始撰写博客,每周一文,2018年7月开始每日兼发微博。发挥余热,防止痴呆,只事耕耘,不问收获。诗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也。 电子邮箱:wmc529@sina.com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未名周记(每周一发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