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盘点近两场战争中的“决策失误”——

题中所谓的“近两场战争”,显而易见,一是指俄乌战争,二是指巴(哈)以战争。前者打了将近两年,后者也已持续三个多月,对世界格局皆产生重大的影响。作为一个民间观察者,笔者觉得这两场战争中各方都犯下一些决策失误,遂简记如下。所议无关乎诸如正义与否的价值观判断,亦无关乎“站队”,只是“就事论事”——仅就战事本身而言。

一、首先是俄罗斯对乌克兰发起的“特别军事行动”,俄方开始的决策失误在于低估了乌克兰的抵抗意志和能力,这一点有事实为证,无需多言。回过头来看,俄方此战伊始的“胃口”太大,不应该企图以闪电战拿下整个乌克兰而剑指基辅,长驱直入反而陷入被动;向使当时将目标限于后来其所称的“解放顿巴斯”,以俄方的实力,说不定早已搞定。俄罗斯之前虽然有对格鲁吉亚等地的“成功战例”,但都不是以拿下对方整个国家为目标,而只是实际控制其局部区域。显然这一次对乌克兰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

二、但这还不是俄方犯下的最大的错误。在笔者看来,俄方在前年9月底通过所谓的“公投”宣布把乌克兰四州并入自家的版图才是最大的决策错误,因为这等于“坐实”了俄方发动此战就是为了侵占另一个主权国家的领土,从而将自己打入了“道德洼地”,招致全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反对,特别是美西方的对俄全面制裁和对乌全力援助,以至于直到今天俄方也没有完全控制这四州,不得不陷入持久战。作为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付出如此沉重的代价,难道就是为了多占这点地盘吗?这显然很不划算。最要命的是,本来普京还有转圜的余地,而一旦宣布四州“入俄”,他只能“一条道走到黑”,否则“割地求和”的就不是泽连斯基而成了他,这对“强人”普京来说是“不可承受之重”。

三、以拜登为首的美西方也犯下大错。先是俄乌冲突爆发前的一个阶段无视俄方对北约东扩的多次警告而执意推进,后来明明掌握了俄罗斯将对乌克兰动武的可靠情报,却没有采取断然措施阻止这场战争的发生,以至于自己也被拖进这个“大坑”而深受其累。笔者指的是,美西方应该在战事爆发前明确告知俄罗斯若入侵乌克兰北约将会出兵援乌,以此来威吓俄方不要贸然动武。乃至俄方挥师入乌之后,说什么都来不及了,美西方反而不敢出兵下场,因为此时俄罗斯已经“开弓没有回头箭”,何况俄方手里还有核武器,美西方只能是出枪出炮出钱来消耗对方和自己,大家一起做“赔本生意”(除了美国的军工企业)。笔者所说的这个博弈道理可参考牌桌上的“梭哈游戏”。

四、跟美西方一样,乌克兰在战前也对俄罗斯的警告持轻慢态度,错误地执意要申请加入北约。要知道从国家之间的关系看,你紧挨着俄罗斯这样一个“庞然大物”,是不能跟它“硬顶”的,只能想办法“求全”。另一方面,乌方决策者初时不相信俄罗斯会真的对自己动武,等到俄方大军出动,乌克兰只能“奋起抵抗”。而就战事本身来看,初期乌方的抵抗取得明显的成效,这是值得赞许的;其错在于当俄方改变策略从部分所占地盘撤退之后,就以为俄军不过如此,意欲一鼓作气乘胜追击,举行了大规模的反攻。然而“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俄罗斯毕竟无论从经济规模、人口数量和军事实力上远强于乌克兰,虽然其间发生了瓦格纳集团的“兵变”,但普京还是很快掌控了局面,再加上战争中总是“攻难守易”,故此乌克兰的“大反攻”付出的代价不菲,但战果未及预期,只能与俄军形成僵持局面,己方的士气受挫,内部也见裂痕。这同样属于目标定得太高造成的后果。简言之,如果说俄方犯了“轻敌”之错,乌方则被“速胜论”所惑,并没有做好长期抗战的心理准备,以致现如今不得不转为“战略防御”。最关键的是乌方的“大反攻”损失了许多本就欠缺而弥足珍贵的“人力资源”。近日乌克兰军事专家也承认,现在乌军可以击退对方的攻击,但没有向前推进的力量。麻烦的是现在美西方似也已援乌乏力,尽管乌方不会认输,但跟俄方一样也已进退两难。

以上说的是俄乌战争,明日再说巴以之战。(未名日记1月11日)

 

话题:



0

推荐

蔡未名

蔡未名

2160篇文章 23小时前更新

未名者,江南布衣。生于20世纪50年代,下过乡,上过学,教过书,做过公务员,写过小说。中年后创办并主编某内部刊物凡二十多年,撰有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等分析评论文字千万余言。现已退休,居于山间一寓,远离城市喧嚣。2017年开始撰写博客,每周一文,2018年7月开始每日兼发微博。发挥余热,防止痴呆,只事耕耘,不问收获。诗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也。 电子邮箱:wmc529@sina.com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未名周记(每周一发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