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你永远不知道换一种方式会怎样——

署名为“小草学社”的财新博客近日转载了一篇大概是洋学者写的一篇文章,题为《作为宗教的凯恩斯主义》,文章写得颇为“学术”,笔者看得似懂非懂,但其中有一段话让人触动。

文章说:从1993年到2013年,日本的财政赤字是迄今为止和平时期主要经济体中最大的,而所有这些“刺激”措施导致了迄今为止最糟糕的总需求增长。二十年来,日本名义国内生产总值(NGDP)几乎为零增长。对此凯恩斯主义者的观点是,这是一个巨大的成功,因为它阻止了NGDP破纪录的下跌。这就好比一个宗教徒相信祈祷的功效,在1939年祈祷和平,后来又辩称他的祈祷阻止了更大规模的战争和大屠杀。好吧。

读罢此段文字,笔者不禁“击节”。尽管作为一个非经济学人,笔者没有看过凯恩斯的原著,但通过资料介绍,略知他的核心理念是当经济出现衰退时,政府应该加大公共支出来弥补市场投资的不足。这样的理念看上去不能算错,惜乎后来的人们把它当作了在经济下行时“保增长”的“灵丹妙药”,如此固然避免了经济的“断崖式下跌”,有时甚至还略有增长,但留下的后遗症却是债务的堆积如山,同时还使得经济因无法及时地“吐故纳新”难以做到“优胜劣汰”从而陷入长时间的停滞。日本“失去的二十年”是一个典型的例证。

问题还在于,正如哲言所云,人不能同时踏进两条河流,当你选择了凯恩斯主义时,你就无法尝试用另一种方式来应对经济危机。这就如同人患了重病,你要么采取保守疗法,要么冒风险动手术切除其病灶,两者只能选其一。所以实施凯恩斯主义者要证明自己的成功,只能说以此阻止了经济的“超跌”,但你无法知道如果选择“刮毒疗伤”结果会怎样。对此文章比喻为二战前夕用祈祷的方式以求和平,尽管这场战争实际上致使数千万人死亡,但祈祷者可以说他避免了更多的人死于非命——虽然这一假设永远也得不到验证。

这样的比喻很辛辣,甚至让笔者觉得有点过分,但细想还真是这么回事。所以无论是个人还是集体,在面临重大决策时务必要想清楚:你可能只有一次机会,时间不会容许你“重来”。

写到这里,传来百岁基辛格逝世的消息。笔者见一位美国政要就此发表的悼念词中说:基辛格认为所有外交官面临的永恒挑战是“在时间短促、信息不足、结果未知的情况下,作出关键的决策”。他引用了基辛格的一段原话:“和历史学家、分析师和学者不同,政治人物只有一次机会;如果他了犯错,是收不回来的。”

在笔者看来,不仅是政治和外交,经济决策也庶几如此。(未名日记12月6日)

话题:



0

推荐

蔡未名

蔡未名

2115篇文章 1小时前更新

未名者,江南布衣。生于20世纪50年代,下过乡,上过学,教过书,做过公务员,写过小说。中年后创办并主编某内部刊物凡二十多年,撰有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等分析评论文字千万余言。现已退休,居于山间一寓,远离城市喧嚣。2017年开始撰写博客,每周一文,2018年7月开始每日兼发微博。发挥余热,防止痴呆,只事耕耘,不问收获。诗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也。 电子邮箱:wmc529@sina.com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未名周记(每周一发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