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AI该不该赚钱?这是个问题——

昨日笔者的小文中指若由AI主导,我们所处的或将是一个“多数为王”和“折中的世界”,今天接着聊聊作家王梆在最新一期《财新周刊》的专栏文章“AI讲什么道德”中谈及关于AI引出的另一个“道德困境”。

全世界的AI迷都知道,OpenAI的创始人兼CEO奥尔特曼不久前突然被董事会解聘,对方给出的理由是他不够candid。王梆先生认为这个评判很有意味:可以说不够坦率,也可以说不够公正。据报道OpenAI在2015年创建初期是一个非牟利团体,但在2019年组建了一个“限额牟利部门”,由奥尔特曼领导,从事“经济创收”,他被炒很可能是牟利部门和非牟利部门之间矛盾不可调和的结果。

这让笔者想起看到过奥尔特曼说过的另一句话,他在一次讲座中回答听众提问时表示,大意是创业初期大家都不知道什么盈利模式,也没想过靠它赚钱,现在研发出了OpenAI,也许可以向它咨询如何建立盈利模式了。此话可谓半调侃、半认真,事实上大多数创新发明者一开始都不是奔着赚钱去的,而是出于兴趣和热爱。这一点可以从奥尔特曼的另一行为中得到验证:作为OpenAI的创始人,他居然不拥有企业的任何股份,只是一个“有职无(股)权”的CEO,因而在董事会罢免他时毫无还手之力,只能乖乖地卷铺盖走人。

当然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被OpenAI董事会炒掉几小时后,奥尔特曼就被微软聘走了。不仅如此,超过700名OpenAI员工还以辞职加入微软为筹码,要求董事会辞职。再接着是奥尔特曼又重回OpenAI担任CEO,而逼他下台的董事们反而被炒掉,董事会亦将重组。

显然,微软是想赚钱的(先前它入股OpenAI想来就是冲着赚钱去的,只不过并不拥有董事会的席位,或许是为了“避嫌”),立即在“兵变”后聘用被炒的奥尔特曼就是为了让他继续创建盈利模式;而那些声援奥尔特曼的员工们的动机也很直白:你们这些董事可以不在乎赚不赚钱,但我们还是要吃饭的。

这样看来,是否不想赚钱的原董事们要比奥尔特曼、微软和那7百名员工来得“高尚”?倒也未必。因为在市场经济中,任何不赚钱的创新产品终究是没有生命力的,最多只能沦为人们的一种“玩具”。所谓“有没有市场”,指的就是你的产品有没有人、有多少人买。也许想赚钱的动机并不“高尚”,但是没办法,任何创新产品的生存和推广,都离不开经济法则。很多人都拿乔布斯来比拟奥尔特曼,两人的命运也确有相似之处:都曾被原生公司踢走,但又都被其请回。只不过乔布斯用了十二年才重返苹果,而奥尔特曼只用了不到一个星期,有人说这证明技术进步和被市场认识其价值的速度越来越快,或许也只能这么解释。但是,如果苹果没有能打开市场,它能有今天的辉煌,乔布斯又能在身后享有如此殊荣吗?从这一点看,奥尔特曼能否成为“乔布斯第二”,还是得经过市场的检验。

   笔者看到媒体上有两句针对奥尔特曼重返奥尔特曼事件的评语颇为精彩。一句是来自于界面新闻深度报道的题目:“OpenAI动荡的五天:利益战胜了理想”;另一句则来自外媒的一篇评论标题“人工智能已属于‘资本主义’”——笔者猜作者的意思是说OpenAI最终还是免不了要遵循追求赢利最大化的价值规律,如此而已。(未名日记12月2日)

话题:



0

推荐

蔡未名

蔡未名

2044篇文章 51分钟前更新

未名者,江南布衣。生于20世纪50年代,下过乡,上过学,教过书,做过公务员,写过小说。中年后创办并主编某内部刊物凡二十多年,撰有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等分析评论文字千万余言。现已退休,居于山间一寓,远离城市喧嚣。2017年开始撰写博客,每周一文,2018年7月开始每日兼发微博。发挥余热,防止痴呆,只事耕耘,不问收获。诗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也。 电子邮箱:wmc529@sina.com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未名周记(每周一发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