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长期战争意味着乌克兰的毁灭”——
哈马斯对以色列发起的“10·7”袭击和以色列随后对加沙地带进行的“超限报复”吸引了全球的注意力,先前的“热点”俄乌冲突已少有人顾及。事实上俄乌战争仍在进行中,还不知伊于胡底。
近日笔者看到钝角网转载了两位美国学者斯奈德和佩特罗发表于《外交事务》网站的一篇文章,提出当前重要的是在谈判桌上结束俄乌冲突,指“二十个月来,西方关注的焦点一直是谁应该为乌克兰战争的爆发负责,是时候停止追问,而需要开始着眼于如何结束这场战争了”,盖因“结束战争对所有各方都有利”——笔者觉得这一点毫无疑问,问题在于如何结束。
尽管声称现在应该“停止追问”,文章开头还是以少量篇幅试图厘清这场战争的“责任”,认为尽管俄罗斯有自身的安全担忧,但这并不意味着在没有立即自卫需要、没有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发动先发制人的战争是合法的;同时又称这“并不能免除美国及其北约盟国对俄罗斯入侵决定的责任”,过去十几年北约一直在“东扩”;而乌克兰也对这场灾难负有部分责任,因为它没有执行之前的《明斯克协议》。
看上去两位学者似在“各打XX大板”。但这其中的“比例分配”在当下或许已不重要,正如文章所说,“无论谁应该为这场战争负责,非常明显的是,结束这场战争对所有各方都有好”,因此“是时候通过外交途径结束战争了”。
那么,具体该怎么做呢?正如两位学者所承认的,其它的都好办,领土问题显然是最难解决的。他俩认为,与克里米亚一样,俄罗斯不太可能将顿巴斯归还给乌克兰;但是可以想象,“俄罗斯可能愿意在更大范围的全面解决方案的背景下归还赫尔松州和扎波罗热州的部分地区”。
原来他俩的主张是“四还二”(尽管这个“二”还只是“部分地区”,至于克里米亚更是“不在话下”)。其实笔者在大约半年前的一篇小文中就提到过这种“设想”,但笔者同时也指出,历史上固然不乏“割地求和”的先例,然而自二战以后,联合国宪章确立了各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必须得到尊重和维护的国际法原则,从此,以侵占他国领土为目的的战争皆被世人认为是“不义之战”。
但是道义上怎么评判是一回事,现实中怎么做又是另一回事。两位学者之所以提出“四还二”的建议,其假设的大前提是:如果陷入长期战争,乌克兰可能会灭亡,也就是整个被俄罗斯所吞并,毕竟后者无论是武器装备、自然资源、人口数量都要远胜于乌克兰,人们也因此普遍认为若无美西方的鼎力援助,乌克兰恐怕早就战败了。假如美西方中止或削弱其援助,乌克兰还能撑得下去吗?特别是在当前中东又燃战火的背景下,强如美国也已经“左支右绌”,欧盟内部更是在如何对待巴以冲突的问题上出现了明显的分歧,对乌克兰的支持力度显然也将受到影响,何况欧盟里还有个把“搅局者”。
因此,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两位学者的上述主张似有相当的合理性:假设他俩的预设前提是成立的,即明知继续打下去会亡国,乌克兰不妨考虑出让部分领土来保全自己的主权相对完整(据文章估计能保住80%),这样做无疑是“屈辱”的但也是比较“现实”的:毕竟失去部分领土总归好于“满盘皆输”,及时止战还可以避免本国更多军民的伤亡。
笔者忽然想起,八十多年前在抵抗日本侵略时,吾国曾经有一个汪某人就是持这样的“理论”,认为当时吾国的实力远不如对方,再打下去会“亡国”,因而主张与其“议和”,甚至带头成立了一个伪政权与日方“配合”,而他“遗臭万年”的最终结局也尽人皆知。当然吾国的面积之大、人口之多非今日的乌克兰可比,事实上经得起打一场八年的持久抗战。——但是,小国就命该如此悲惨吗?
正因为主张“割地求和”,两位洋学者在文中还批评乌克兰当局不该以立法形式禁止与俄罗斯谈判,而这也正是俄总统屡次表示不满之处。看起来他们仨的逻辑是相通的: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你们明知打不过,打下去还可能会“亡国”,为何还非要如此决绝不可呢?……
对此,身为“局外人”的笔者无法给出是或否的判定,因为无论怎么表达都属于“站着说话不腰疼”,只能说这要由乌克兰人民自己来决定;而比较可以肯定的,现今在台上的乌克兰领导人,恐怕谁也不想在历史上留下汪某人那样的骂名,所以才会以立法的形式“破釜沉舟”。
两位学者似乎意犹未尽,在给出上述议和的方案后,还特地表明:
乌克兰如能“割地求和”,俄罗斯也应明确保证,它不会进一步侵占乌克兰的任何领土,包括敖德萨和哈尔科夫;如果俄罗斯能够承诺援助乌克兰的经济复苏,包括给予优惠的油价,以及提供能源和核电基础设施等技术,那就更好了,乌克兰走向繁荣的潜力肯定会得到增强,从此乌克兰作为一个独立国家,再也不用担心被攻击和被俄罗斯吞并,云云。
对于这种“浪漫的遐想”,笔者只想问一句:要知道俄罗斯之前早就承认过乌克兰的主权和独立,然而后来又怎样了呢?有鉴于此,凭什么保证俄罗斯今后就能履行你俩所拟出的这些“清单”呢?
常言道:百无一用是书生。老两位虽号称是政治学家,但读罢此文,给人的感觉是在谈“经济”而不是在谈“政治”,更没有涉及到人类行为中的深层问题。当然这也并不奇怪,作为专家,他们就是靠“纸上谈兵”吃饭的,有时候就难免“言不及义”了。
不过他们提出的问题倒的确是个值得探讨的好问题,不妨再简述一遍:假设长期战争意味着国家的毁灭,乌克兰该怎么办?……当然,前提的前提是他俩的假设是成立的。(未名日记11月1日)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