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弯道超车”到“换道超车”——
前些年有吾国经济学家提出“弯道超车”的主张,笔者闻听后有些疑虑,盖因在运动场上虽不乏此例,但一般来说,在“弯道”上超越对手难度更高,需要有特别的技巧,所以运动员通常更喜欢到了“直道”后发力,然后抢入下一个“弯道”以占据有利位置。经济方面的道理也庶几相似。以汽车行业为例,吾国早在改开之初就引入外企与其合资生产,几十年下来吾国的汽车业虽有很大的发展,但由于外企占据品牌和技术的垄断优势,我们一直未能真正实现“超车”,占据市场主流的仍然是合资汽车,少见中高端的自主品牌。
上面说的是燃油汽车。不过近两年的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吾国自主创新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据财新网引海关总署和中汽协数据,继去年获得佳绩之后,今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同比增长率高达110%。业内人士指新能源汽车成为中国汽车出口的核心增长点,且主要出口至西欧和东南亚市场,改变了以往依赖出口部分相对落后国家的被动局面。
同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吾国3月份的出口突然加速,结束了此前连续五个月的下降态势,同比实现两位数高增长。以美元计,当月出口同比增长14.8%,较1—2月加快21.6个百分点;以人民币计,同比更是增长23.4%,比1—2月超出22.5个百分点,远超市场预期,增幅之高令人惊喜。
3月份的出口为何呈“爆发”状?要知道1-2月吾国的出口增长还比较低迷,导致经济学家们对3月的出口预测也不乐观,据财新传媒此前对12家国内外机构的调查显示,对3月出口同比增速的预测均值仅为-6.4%,而实际数据之高对预测者狠狠地予以“打脸”。这其中的原因自然有很多,笔者猜度,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新产品出口增速飞快应该功不可没。
对此,有专家称之为“换道超车”,意思是虽然在燃油车方面难以实现“弯道超车”,那么,随着全球低碳减排的浪潮兴起,吾国抓住了这个机遇,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投资上“见事早、行动快”,因而一下子取得了领先身位。从这个角度看,“换道超车”的比喻的确十分形象,其效果也大大好于“弯道超车”。
当然,“换道超车”也不是说超就能超的,需要具备相应的条件。首先是要有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和研发能力,吾国企业(尤其是民营车企)并不缺乏,这一点仅从现如今市面上各种造型靓丽、性能优良的国产新能源汽车层出不穷就可以直观地看得很清楚。其次,吾国政府的政策扶持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以至于连一些发达国家也不得不“放下身段”向我们学习,只是这一回在“赛道”上的位置掉了个儿——他们变成了追赶方。
从当前的趋势看,新能源汽车未来将全面取代传统的燃油汽车似乎已成定局,欧洲一些国家甚至已确定十几年后将不再生产燃油汽车。不过在笔者看来,这还需要经过市场的进一步检验,直到实践证明新能源汽车不仅有利于低碳减排,并且在经济效益上也比燃油车更划算、更具可盈利性。而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看,3月份的出口“爆发”固然有助于吾国的稳增长,但未来的外贸能否继续保持这一势头仍有不确定性。从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看,3月份吾国CPI同比0.7%,环比-0.3%连续两个月负增长;PPI同比-2.5%,环比与前值-1.4%持平,显示国内的消费、生产均不景气,考虑到这样的数据是在一季度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10.6万亿元,同比多增2.27万亿元,每个月新增规模均创历史同期新高,以至于有媒体称央行报告“暗示”当前信贷增长过猛,强调要“合理增长、节奏平稳”的背景下录得的,一些经济学家们正在讨论吾国是否已陷入了通货紧缩。不管怎样,相比于外需,吾国的内需不足是肯定的,还必须想办法予以大力提振。显然,作为一个大国,我们的经济既不能单靠新能源汽车的“一枝独秀”也不能靠出口来支撑。(未名日记4月17日)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