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点评梁万年组长央视访谈之问答——

【笔者按:央视《面对面》栏目日前专访了国家卫健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笔者认真收看了这期节目。这不仅因为梁先生挂有“专家组组长”的头衔,还由于在笔者的印象中,此前他一直主张对疫情要“严防死守”,现在“放开”了,很想听听他是怎么“转弯”的。

访谈中涉及到一些医卫专业知识,笔者是外行,只有受教的份儿。但栏目记者所提的有几个问题也正是笔者心中之所想,兹根据媒体的文字记录整理并附加点评如下。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梁组长批评。】

记者问:从2022年12月上旬开始,陆续出台了二十条、新十条,到现在的“乙类乙管”总体方案,坦率地说很多人觉得出乎意料,没有想到在这么短时间内能做出这么迅速的策略调整,当时主要依据是什么?

梁组长答:疫情到2022年年底的时候,有几个方面变化我们感觉是可以进一步实行优化调整的时机了。第一是病原体的致病力在下降;第二,整个中国人的主动免疫水平在明显提升,像疫苗的接种,特别是对老年人、对一些高危人群的疫苗接种比例达到了一定要求;另外从药物的一些手段、对重症救治的一些资源准备等等……各个方面综合分析来看是一个机会。所以这种调整是主动的,不是有些人所认为的是因为你防不住了,你是被动的,你是不得不调整的,不是这种情况。

【笔者点评:梁组长以上所言与其在12月之前的表态有较大出入,这且不去细究。老实说此次调整究竟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否得当。梁先生的上述说辞也许有一定道理,但在大逻辑上仍无法解释:为何调整以后疫情非但没有减轻反而形成了一波“海啸”?这与专家组在调整之前的预判是否相符?不相符的话又有多大出入?仅从他提到的资源准备特别是药品的储备来看明显不足。】

记者问:现在我们恰恰也是在隆冬时节做出一个重大的策略上的调整,那么有没有比这个再好一些的时节?

梁组长答:如果单独从疾病的这个层面来看,不要在冬季来进行调整是不是能够减少一些叠加影响,但是奥密克戎变异株的致病力现在是弱的,我们认为这个时候针对这种变异株进行一些相关的策略和措施的调整应该是最佳的,是一个综合判断的结果。

记者追问:如果往前提六七个月,放在2022年的夏季呢?

梁组长回答:那个时候不行,我们整个加强针的疫苗接种水平没有达到我们预期保护的效果,(特别是)老年人的疫苗接种整体率是比较低的,所以我们就是利用了这些窗口期,再进一步强化老年人群的疫苗接种。

【笔者点评】:  正如有报道指出,此次调整正值寒冬季节,是老年人呼吸道和心脑血管等基础病的高发期,事实上调整以后全国各地相继进入新冠病毒感染高峰,包括老年人在内的病毒感染患者激增,医院的发热门诊、急诊、重症救治等部门一时间人满为患,超负荷运转。所以记者提出上述问题是很自然的。梁组长认为选择在冬季调整的原因是这个时候病毒的致病力较弱,但这一解释也挺“弱”的。实际上在去年春季以上海为“震中”的那波疫情中,奥米克戎病毒的弱性已经显现无遗。对此梁组长又说那时老年人的疫苗接种率还不够高。可是,为何调整后还是有那么多老年人染疫转为危重症乃至死亡?

更有意思的是,梁组长还解释说:“这个疾病来势太快了,短时间内大量的感染,特别是老年人需要到医院来,而且难免在短时间内我们的医疗资源出现一些紧缺,所以国家包括各级医疗机构千方百计地把医疗救治,把防医疗挤兑放在了优先战略位置来考虑。”这岂不等于说,当初专家组并没有预料到“这个疾病来势太快”?作为专家组组长,梁先生对此恐怕是负有责任的。笔者原以为他为此会“引咎辞职”,没想到他现在依然“坚守岗位”,倒让笔者不知说什么才好。】

记者问:现在大家还是觉得,虽然你们做了准备,但是也没觉得准备是充足的。

梁组长答:从全球来看,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敢说准备好了,都会难免出现这样和那样的问题。不论是北美还是欧洲,还是相关的其他一些国家,当一个疫情高峰来的时候,都会或多或少在一段时间内出现一定程度的医疗资源挤兑,我想这个不仅仅是中国的一个情况。现在关键的问题是,在这种紧缺的状况下,在资源相对紧张的情况下,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确定优先的救治对象,来实行分级诊疗,来真正使一些高危的人群作为最优先的人群及时得到救治。

【笔者点评】  必须夸一下这位记者“打破砂锅问到底”的职业精神。而梁组长的回答却是“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敢说准备好了”,这就等于间接地承认我们也是准备不足。其实承认准备不足没什么丢脸的,盖因人无完人,新冠病毒又是个“新生事物”,即便是专家也做不到“全盘掌控”。重要的是身为专家应该实事求是,该是怎样就是怎样,而不是遮掩、躲避、顾左右而言他,更不能文过饰非,以显示自己“一贯正确”。】

记者问:在过去的一段时间,有的城市已经经历过感染高峰了,那么对于即将到来的春运高峰产生的冲击,会不会比想象中预测中要小一些?

梁组长答:很多的省份都已经是达到了高峰,甚至有些出现了下降的趋势,再通过春节的流动引起比较大的第二波或第三波,这种概率不排除,但是概率比较小,即使有也不会是太大的一个波峰。

记者追问:那就是不会像经历过的这段时间那么严重?

梁组长说:对,肯定不会的。因为我们经历了这一波以后,绝大部分人感染的人是有相关免疫力的,不会再像我们前面经历的这一波,一下子又来一波那么高的。但是要考虑到农村地区一些老人在家不出门,可能因为春节的流动,走亲访友被感染了,再加上农村本身的医疗救治等各个方面的条件不如城市,所以要防范出现农村的医疗挤兑,特别是老年人感染以后怎么样得到及时救治。

【笔者点评】:这是梁组长在整个访谈中最值得点赞的“答题”,因为他对会否出现下一波严重疫情果断地给出了否定的回答,体现了一个高职专家应有的担当。笔者但愿这一次被他“幸而言中”,即疫情也许会有反复,但最高峰可能已经或者正在过去。亦如张文宏医生不久前所说,走出疫情的大势已不可逆转,尽管张医生的这一判断在网上遭到另一位专家的抨击,引发了旁观者一场不大不小的“口水仗”。笔者不懂科学,但在这个问题上还是站在梁组长和张医生的一边,因为人同此心,都希望疫情早点结束,尽快回到真正的正常生活。不过梁组长的上述判断最终还是要经过实践的检验,希望这一次他说对了。】(未名日记1月12日)

 

话题:



0

推荐

蔡未名

蔡未名

1949篇文章 2分钟前更新

未名者,江南布衣。生于20世纪50年代,下过乡,上过学,教过书,做过公务员,写过小说。中年后创办并主编某内部刊物凡二十多年,撰有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等分析评论文字千万余言。现已退休,居于山间一寓,远离城市喧嚣。2017年开始撰写博客,每周一文,2018年7月开始每日兼发微博。发挥余热,防止痴呆,只事耕耘,不问收获。诗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也。 电子邮箱:wmc529@sina.com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未名周记(每周一发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