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未打先认怂,小马哥何出此言?——

笔者在昨日的博文中援引并赞同倪章荣先生的一个观点,他指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俄乌冲突爆发之前犯了一个大错,即早早地宣称即使俄罗斯攻打乌克兰也不会出兵援乌,从而使得俄方肆无忌惮地对乌方发起“特别军事行动”。没想到这世上还真的是“无独有偶”,笔者又见环球网转引外媒报道,法国总统马克龙近日的一番言论招来多方指责,认为他“暴露了底牌”,打破了应对俄“核威胁”的“战略模糊性”。

报道指马克龙10月12日晚在接受法国电视二台采访时称,法国的核原则基于“国家的根本利益”,也就是说“如果乌克兰或这一地区遭到核攻击,(法国的利益)不会受到直接影响”。他的意思是即使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核攻击,法国也不会对俄罗斯使用核武器加以回应,以防“全球战争”的爆发。

《金融时报》称,鉴于近几十年通过“战略模糊”而衍生的“威慑原则”,拥有核武国家的领导人很少会明确说明何时会使用此类武器,这样不会为对手发动可能的核攻击提供已知结果。《每日电讯报》指出,如今应对俄罗斯的“核威胁”,北约、美国、英国就保持着这样一种“谨慎且模糊的政策”。如英国国防大臣本·华莱士当日参加北约防长会议,被问及如何看待马克龙的上述言论时称,英国的观点是如果俄罗斯使用核武器将面临“严重后果”。而荷兰国防大臣卡伊莎·奥隆格伦的回应则比较委婉,称“法国总统代表法国”,“我不会对不同的可能结果发表评论说‘是’或者‘否’”,但不满之意已溢于言表。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翌日表示,“我们不会详细说明我们将如何回应”,“(但)如果俄罗斯对乌克兰使用任何形式的核武器,都会产生严重后果。”

马克龙的上述表态,的确让人觉得有些匪夷所思。需知这样早早地“亮出底牌”,在某种意义上等于告诉俄罗斯:即便你对乌克兰动用核武,也不会遭到我们的“核报复”。如此表态,到底是在“刺激”俄方动用核武还是相反呢?恐怕连普通人都能看出利弊。

有意思的是,据报道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则是另一种说法,他称俄方任何针对乌克兰的核攻击都会引发西方“强有力的回应”,俄军将会被“歼灭”。不过他也承认,“核反击”并不是答案。他的话似乎要比马克龙略显“强硬”,但细忖却仍有“破绽”:假设俄罗斯真的动用核武,而你又不会给予“核反击”,仅以常规军力加以应对,又如何能够“歼灭”俄军呢?……看起来自张伯伦以来,“绥靖”的理念在欧洲的确是根深蒂固。

笔者当然坚决反对核战争,而且认为俄罗斯大概率不会对乌克兰使用核武。实际上俄方也是这样表态的,只不过时不时还会发出一些核威胁言论以震慑对方。但是,作为一个假设性的问题,马克龙何必这样早早就“认怂”?他之避免发生核大战的借口看上去“冠冕堂皇”,但岂不是有“纵容”俄罗斯单方面动用核武之嫌?

实际上,西媒所谓保持“模糊战略”的说法也未必是“上策”。笔者一向认为,要阻止核战的爆发,唯有坚决地“以核制核”,即所有核国家应该担负这样的责任并明确宣示:任何有核国家胆敢对他国“先发制人”地动用核武,其他有核国家必须群起而攻之对其加以“核报复”,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阻止核战的发生。这就叫做“核恐怖平衡”。如此简单的道理,小马哥难道不知晓吗?

又见报道说,北约在本周举行名为“坚定正午”的核威慑演习,这自然引起俄罗斯方面的强烈不满。报道说以法国为代表的一些北约国家曾主张可考虑暂停今年的例行年度核演习,以降低导致核大战的“危险浓度”。但斯托尔滕贝格表示,此刻取消核演习反倒会向俄罗斯发出错误信号,如期演习才是“防止与俄罗斯紧张局势升级的最佳方式”。据报道俄罗斯的年度核演习亦将于10月下旬展开,这意味着两场核演习将有部分时间重叠。但笔者相信,双方都是在摆姿态、秀肌肉,应该不至于“擦‘核’走火”。

无论如何,核战争打不赢也打不得。在这方面,吾国在核大国中率先申明任何时候都不会先动用核武的表态堪称典范。希望其他拥核国家都能仿效吾国,从全人类的整体安危出发,在核问题上保持高度克制,否则将沦为千古罪人——实际上核战一旦爆发,后面还有没有“千古”就不好说了。(未名日记10月19日)

话题:



0

推荐

蔡未名

蔡未名

1969篇文章 2小时前更新

未名者,江南布衣。生于20世纪50年代,下过乡,上过学,教过书,做过公务员,写过小说。中年后创办并主编某内部刊物凡二十多年,撰有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等分析评论文字千万余言。现已退休,居于山间一寓,远离城市喧嚣。2017年开始撰写博客,每周一文,2018年7月开始每日兼发微博。发挥余热,防止痴呆,只事耕耘,不问收获。诗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也。 电子邮箱:wmc529@sina.com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未名周记(每周一发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