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中美经济发展应各取“中庸之道”——

在9月16日举行的8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有媒体提问了这样一个问题:8月核心CPI同比仅上涨0.8%,实际上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这是否意味着当前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较为严重?对此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表示,当前国内需求恢复相较于生产恢复比较缓慢,但后期随着政策效应的逐步显现,随着需求对国内生产的带动,核心CPI处于低位的状况会逐步得到改善。(澎湃新闻)

关心经济数据的人包括笔者会注意到,在全球普遍面临高通胀的形势下,吾国的CPI可谓“一枝独‘低’”。按说通胀处于低位应该不是坏事,为何统计局发言人却说此种状况“会逐步得到改善”,言下之意是这未必是好事呢?

笔者试着简析一下:通常而言,经济增长都会伴随一定程度的通胀,通胀若长期处于低位,表明市场的需求不足。特别是吾国的PPI(工业品出厂价)已持续回落,涨幅从早先的两位数降至8月的2.3%,比上月又回落了1.9个百分点,而CPI却长期处于低位。当前CPI和PPI双双走低,显示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有经济专家甚至认为已出现“通缩”迹象。

那么,为何吾国的通胀走势与大多数国家相悖呢?特别是美国,同是8月的数据,与吾国正好相反,其CPI同比涨幅为8.3%,PPI为8.7%,双双处于高位。这就导致中美两国的货币政策取向也背道而驰:美国在不停地加息,而吾国则不停地“曲线降息”。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此种现象为多年来所鲜见。

美国的这轮通胀当然是源于过去这些年为抵御金融海啸和新冠疫情两大危机的冲击而释放了大量的货币所致。说起来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吾国的广义货币增速总体上似比美国还快,总量亦远超美国,这其中虽然有统计口径的差异,以及吾国“土地货币化”的因素,但总的来看吾国这些年的货币也发了不少,为何大多数时候CPI涨幅却多在3%乃至2%以下呢?

笔者不是专家,只能凭个人的感觉猜度,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或在于:美国印发的货币一大部分用于国民消费,这在新冠疫情爆发后的两年多表现得尤为明显;钱用于消费会增加市场需求,自然也就会抬高物价。而吾国印发的货币则有相当一部分“埋入了地下”——笔者指的是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学术语好像叫“沉淀”,用于消费领域的份额大不如美国,所以通胀指数大部分时候处于低位。

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吾国早已是一个制造业大国,供给能力之强在当今世界无国可比,而美国的制造业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不断衰落,其基础设施建设也已落后——最新的一个例子是美国总统拜登发现全球排名前25位的机场中竟没有美国的身影,为此大光其火,连声直问“美国这是怎么了”——而吾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已跃居世界最先进水平简直没有之一。如此,一国供给弱却消费强,另一国则供给强而消费弱,自然会造成两国的通胀水平和货币政策相悖的结果。

凡事皆有因果,以上是笔者对此现象一个简略的分析。笔者认为,从实践来看,中美两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似乎应该分别往中间靠拢一下:对吾国来说,今后应该更注重消费的作用;而美国则应该加强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倘能如此,两国的经济发展或会更趋平衡。(未名日记9月19日)

话题:



0

推荐

蔡未名

蔡未名

1949篇文章 2分钟前更新

未名者,江南布衣。生于20世纪50年代,下过乡,上过学,教过书,做过公务员,写过小说。中年后创办并主编某内部刊物凡二十多年,撰有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等分析评论文字千万余言。现已退休,居于山间一寓,远离城市喧嚣。2017年开始撰写博客,每周一文,2018年7月开始每日兼发微博。发挥余热,防止痴呆,只事耕耘,不问收获。诗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也。 电子邮箱:wmc529@sina.com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未名周记(每周一发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