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关于人口负增长:读财新社评随感——

《财新周刊》今年第30期发表了《积极应对人口负增长》的社评,笔者读后有几点感受,随记如下。括号外文字系摘编自社评,括号内为笔者点评。

近日国家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总人口增速明显放缓,“十四五”期间预计进入负增长。此前联合国发布的《世界人口展望2022》预测,中国最早可能在2023年出现人口负增长。这意味着中国将成为继日本之后第二个出现人口负增长的亿级人口大国。

【这一天终将到来。其实世界上人口已出现负增长的国家还有一些,但人口上亿的唯有日本,吾国将成为第二个。而人口数量仅次于吾国的印度目前仍在继续正增长,预计不久将取代吾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但这不算是什么坏消息,老实说“第一人口大国”这顶帽子我们也已戴得够久了,关键还是要看GDP总量和人均收入,在这一点上印度跟吾国相比还差得远,不过有分析预测该国继去年GDP增速达8.1%与吾国持平,今年可能会到9%左右,大概率将明显超过吾国,即便如此就总量而言仍只及吾国的1/4。】

对曾充分享受“人口红利”的中国来说,人口负增长无疑会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全方位影响。人口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只能顺应。人口问题属于慢变量,应对之策虽重要却非朝夕所能奏效。也正因如此,人们容易将问题往后推,这只能使未来的应对更加被动。意识到人口形势之严峻,并制定系统的应对方案,已是刻不容缓。

【所谓“人口红利”,主要指人口多劳动力就多,从而形成人力资源丰富且价格便宜的“比较优势”。但这种优势并不是绝对的,否则就难以解释为何吾国改开之前也是“第一人口大国”但却是个穷国,也难以解释人口数量接近于吾国的印度,为何其经济发展水平远不及吾国。可见人口多还得加上合适的制度配套才能真正获取“红利”。人口问题的确属于“慢变量”,而人们又总是习惯于先顾眼前忽视长远,比如当年的“只生一个”,就没有想到会造成后面生育率的低下。同理,虽然现在面临人口即将负增长,但从总量看目前吾国还有14亿人,至少未来仍是数一数二的人口大国。不过如社评所说,在人口问题上容易出现政策滞后的情况,因此尤其需要“高瞻远瞩”。】

中国目前的人口问题,可大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低生育率,一是过快的老龄化。低生育率并非中国特有的现象,很多国家尤其是发达经济体均面临这一难题。然而中国还受到“新兴加转轨”带来的发展水平、体制障碍等羁绊,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难度高、阻力大,人口老龄化程度则在快速加深。中国已经进入深度人口老龄化社会,而且老龄化分布并不均衡,经济相对落后、应对能力更弱的地区反而老龄化更为严重。整体看,不同于发达国家,中国未富先老,留给政府应对的窗口期不宽裕,可用的资源和工具也并不那么充沛。

【低生育率+深度老龄化,发展下去就会“以较少的中青年赡养较多的老年人”,无论是个人、家庭还是国家,经济负担都会加重。加之吾国虽已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属于“未富先老”,更需要妥善应对。由于吾国的地区差别、城乡差别还很大,故此出现社评所说的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老龄化反而更为严重的现象。对此除了政府要加大转移支付的力度,另一个重要的对策就是加快人口的自由迁徙和流动。经济学家们认为,人口自由流动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促进财富分配的均等化,较富裕的地区应接纳更多的人口,让不发达地区占有更多的人均资源,以此来相对“找平”。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的户籍制度和社保制度还存在不少障碍,还没有实现完全的自由迁徙,这使得不发达地区的养老问题更加突出。】

虽然人口负增长和老龄化的趋势无法逆转,它们所带来的问题未必是无解的。只要能够扎实推进经济社会改革,释放社会蕴藏的巨大活力,人口冲击就可以大为缓解。一些发达经济体比中国更早进入少子化、老龄化社会,压力巨大,却依然保持着国际竞争力和社会活力,足以说明人口减少本身并不足惧,问题在于如何有效应对。

【除了前面讲到的加强社保制度建设,放开自由迁徙,应对老龄化还有一个重要措施就是提高全民的教育水平,以此来提高全要素劳动率。其道理在于:既然今后干活的人会相对少了,那就必须要更加“出活”,即增加劳动力的平均产出,这样才能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来保障全民的生活水平。而普及并提高全民教育程度是唯一的途径。因此在老龄化社会,对教育的重视必须要提升到更高的位置,这样才能继续保持我们的国际竞争力。】

应对人口挑战的当务之急是降低养育成本,且不只是经济成本,背后实则是公共服务的供给问题。日前广为流传的“最后一代”式抱怨,实则满含苦涩。社会资本一度对养老产业跃跃欲试,但囿于现有监管体制,它们往往并不能获得预期收益,投资热潮在减退,造成养老机构供给严重不足且不规范。此外,应对人口问题应格外重视权利与义务的对等,构建适应人口结构的产业体系也应提速。无论如何,尽早主动谋划、担当作为,会有助于纾解其带来的冲击。我们强烈期盼,在人口红利消失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能够拥有效率红利和体制红利。

【正因为人口问题是个“慢变量”,所以笔者认为短期内吾国的“人口红利”还不会马上消失,重要的是要抓住所剩不多的“窗口期”加快改革,以期用“改革红利”来取代那些正在消失并还会继续消失的“人口红利”,以确保吾国的稳定与发展。】

(未名日记8月6日)

话题:



0

推荐

蔡未名

蔡未名

1949篇文章 2分钟前更新

未名者,江南布衣。生于20世纪50年代,下过乡,上过学,教过书,做过公务员,写过小说。中年后创办并主编某内部刊物凡二十多年,撰有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等分析评论文字千万余言。现已退休,居于山间一寓,远离城市喧嚣。2017年开始撰写博客,每周一文,2018年7月开始每日兼发微博。发挥余热,防止痴呆,只事耕耘,不问收获。诗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也。 电子邮箱:wmc529@sina.com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未名周记(每周一发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