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万亿级消费补贴”,能行否?——

由于近期以来遭遇新一波新冠疫情以及俄乌战争这两只“黑天鹅”的突袭,吾国经济再次受到严重冲击。坊间呼吁政府“发钱”以保消费、保民生的呼声不绝于耳。笔者日前在财新网看到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率和另外两位研究人员联合撰文,提出“以万亿级消费补贴,稳住中国经济大盘”的政策建议。

其实这不是滕泰先生第一次呼吁“发钱”,之前笔者就曾在博文中推介过他的主张,只是这一次他们明确提出了“万亿”的规模,建言力度进一步加强。除此之外,笔者注意到该文中还有几个比较“新颖”的观点,简介如下:

一是在过去快速工业化和快速城镇化过程中,投资自然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但当前的情况下,固定资产投资边际报酬递减的现象不可避免,能创造的GDP越来越少,同一单位的资金投入,消费乘数是投资乘数的3倍左右,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已远远大于投资拉动。

二是居民收入增长受挫是当前中国消费下滑的根本原因。从4、5月份的情况看,二季度居民收入下滑幅度将远远大于一季度。在这种情况下,必须从收入端发力,提升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

三是之前出台的一些“促消费”政策,主要是针对市场供给主体。但当前居民收入能力严重受损、消费意愿明显下降,从供给端发力的效果远远不如直接补贴消费者,如此才能使厂家和商铺有充足的订单和客流。

为此,滕泰等建议,全国和各地方应尽快克服陈旧过时观念,迅速把宝贵的资金转向收入端,果断推出万亿级别的大规模消费补贴,可以现金为主,辅之以消费券,按月发放,逐批发放,同时监测对各类物价的影响,避免对物价形成集中冲击。

自新冠疫情从前年暴发以来,笔者一直支持“发钱促销费保增长”的思路。也注意到有关部门对此一直持谨慎态度,笔者认为这可能有以下两点原因:

其一,目前财政资金十分紧张,特别是最近由于疫情再度来袭而加强了防控措施,各地财政大幅增支,现在这波疫情已基本摁住,但后续的全民性常态化核酸检测等,据估算投入资金仍需几千亿之多;而经济的下滑令财政收入本身就同步减少,很难像滕泰等所建议的拿出万亿规模来补贴民众消费。除非继前年之后再次发行特别国债,而这也正是很多经济学家的建议。笔者认为,非常时期需有非常举措,诚如黄益平教授所言,为了保民生、保经济应该“不惜一切代价”。

其二,大规模发钱固然可能刺激消费,但也可能会助推通货膨胀。这有美国的经验教训在先。滕泰文中从正面提到美国这两年释放大量资金力保民众消费和就业,效果的确不错。但要看到这也为美国现在的高通胀埋下了“祸根”,迫使美联储不得不实施收缩政策。不过目前吾国的CPI增速还不到2%,应该说还是有很大余地的。“发钱”有可能会推高通胀,但所谓“两害相权取其轻”,当前对吾国来说首先还是保民生、保经济,待CPI升到一定程度时再“踩刹车”不迟。

此外,笔者虽然支持“发钱”支撑消费的主张,但也观察到,当前经济走弱的另一个因素是疫情防控不可避免地造成许多地方物流、人流的阻碍乃至中断。正如财新网近日的“火线评论”所指出的,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前提是物资和人员的自由流动,疫情之下即使不得不加以限制,也要尽可能地不伤及经济的根本,否则代价太大且不可持续。一旦疫情减缓,就要及时调整防控思路。不然的话,就算下决心给民众发钱,“静默”状态下他们也将无处可花。正如评论所说,如果静态管理过于随意,且将限制流动作为疫情防控的标配,不仅容易陷入路径依赖,对当地经济的冲击,恐怕不会局限于短期影响。

总之笔者认为,在加大投资和发钱消费之间,在疫情防控和稳住经济大盘之间,必须要找到平衡之策而不可偏废。行文至此,见新华社消息,6月1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部署加快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生效,重点提出十大措施,其中包括对符合条件的失业农民工,无论是否参加失业保险,都要发放临时补助或救助,以及对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一次性增发生活补贴。(未名日记6月3日)

话题:



0

推荐

蔡未名

蔡未名

1969篇文章 2小时前更新

未名者,江南布衣。生于20世纪50年代,下过乡,上过学,教过书,做过公务员,写过小说。中年后创办并主编某内部刊物凡二十多年,撰有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等分析评论文字千万余言。现已退休,居于山间一寓,远离城市喧嚣。2017年开始撰写博客,每周一文,2018年7月开始每日兼发微博。发挥余热,防止痴呆,只事耕耘,不问收获。诗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也。 电子邮箱:wmc529@sina.com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未名周记(每周一发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