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价格调控”与“数量调控”——

据财新网报道:3月15日,央行每月一次的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如期而至。尽管此次放量操作了2000亿元,但出乎大部分市场人士预料,利率并未下调,继续维持在2.85%。这意味着市场关于央行“降息”的预期再次落空。

分析人士认为,利率“按兵不动”,可能意味着央行认为目前的信贷投放主要在于传导机制不畅,单纯降息对“宽信用、稳增长”效果有限。笔者也看到,货币传导机制不畅是吾国金融领域的一个老问题,这的确会导致央行的价格调控往往不起作用,故此央行近年来只好专注于数量调控。

但是,以眼下的情况看起来,市场对数量调控似乎也失去了“感觉”。据央行公布的最新金融数据显示,2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23万亿元,同比少增1258亿元,较上月3.98万亿元更是减少近70%;2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1.19万亿元,同比少增5343亿元,较上月6.17万亿元的“天量”大幅缩减。其中居民新增信贷规模为负,说明需求非常疲弱,继续成为信贷投放的拖累项。摩根士丹利证券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章俊认为,从2月的信贷数据可看出,目前银行间市场不缺流动性,主要问题在于央行的“宽货币”向银行的传导不畅。他的意思似指:央行想让银行多放贷来提振实体经济,而银行却碍于种种原因放贷乏力。

以此来看,数量调控现在也似乎有些不灵了。这使得笔者想起经济学中一个著名的比喻,即货币政策好比一根栓在车上的绳子,经济过热时收紧绳子时能起“刹车”的作用,但经济趋冷时放松绳子却往往缺乏“拉力”。

不过笔者的问题在于:为何货币政策传导不畅的问题在吾国存在多年,迄今却仍未得到解决?相比较美联储,其主要的调控方式还是着重于价格,其无论是加息还是减息,市场都十分看重,政策一出,必会作出反应。这比起数量调控似乎显得“简便”多了。这几年来,我们的央行忙乎得够呛,基本上都在用各种工具不停地进行数量调控,时而向市场释放流动性,时而又回收流动性,但就是不见对基准利率进行价格调控。这是为什么?

当然上面已经说了,这是由于吾国的货币传导机制不畅,价格调控怕会失灵。然而这也是否说明,吾国金融体制市场化程度不高,还存在“肠梗阻”的现象,应该对症下药进行改革。毕竟,价格才是市场经济真正的“杠杆”,如果价格机制失灵,说明市场机制也出了问题。更何况,眼下似乎连数量调控也有点失效了。可见金融领域的改革必须要加快推进。

以笔者的陋见,吾国的货币传导不畅,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我们的金融领域的国有化程度过高,但凡国有金融,对于调控特别是价格调控的反应天生就有些“迟钝”。未知是不是这么个理儿?(未名日记3月19日)

话题:



0

推荐

蔡未名

蔡未名

1969篇文章 2小时前更新

未名者,江南布衣。生于20世纪50年代,下过乡,上过学,教过书,做过公务员,写过小说。中年后创办并主编某内部刊物凡二十多年,撰有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等分析评论文字千万余言。现已退休,居于山间一寓,远离城市喧嚣。2017年开始撰写博客,每周一文,2018年7月开始每日兼发微博。发挥余热,防止痴呆,只事耕耘,不问收获。诗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也。 电子邮箱:wmc529@sina.com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未名周记(每周一发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