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也谈“马斯克的预言会否成真”(之三)——

正当笔者就刘晓曙博士文章所谈马斯克关于美国今年将出现经济衰退的预言写作本系列小作文之时,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2021年四季度吾国经济同比增长4.0%,高于笔者在上篇引用的一些专家和机构的预测均值3.7%。据界面新闻报道,有分析师表示,四季度经济实际增长“超预期”或许反映吾国经济已经见底。

笔者当然希望吾国经济接下来会触底反弹,不过称去年四季度的增速“超预期”的说法让人觉得有点“涩”,且仅凭这一“论据”还不足以判断经济已经“见底”,需知4%比去年三季度的4.9%还是少了0.9个百分点,显示经济运行仍处于下降通道中。更重要的是,还要看高层会议之前指吾国经济面临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这三重压力未来是否会有所减轻。

本篇笔者想来点“务虚”。在谈论马斯克预言的那篇文章里,刘晓曙博士说了一段很有意思的话——实际上正是看了这段话才让笔者起念撰写这一系列小作文。他说:“当前,许多经济学者呼吁监管部门采取积极的逆周期政策,但又不相信经济的下行源于周期力量。这就很怪。谈逆周期管理必先有周期,没有周期哪来的逆周期管理?同样的,非周期力量并不是主要因素的话,逆周期措施又有什么用?”

这也是笔者一直颇为费解的一个问题:正如“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经济运行也是有周期的,这一点似无人否认;可是为什么每当经济进入下行周期时,专家和管理部门就说要进行“逆周期调控”?难道经济周期是可逆的吗?果如此,所谓的“周期”岂不成了一块“橡皮泥”?

以笔者的理解,“逆周期”的合理涵意,其实并非是要“逆转周期”,只是说要采取一些政策措施来防止经济“大起大落”。盖因若任由经济周期“自动驾驶”,经济就容易出现“过热”或“过冷”,因为在这一过程中市场中人常被“非理性情绪”裹挟,所以才需要管理者进行“宏观调控”。笔者猜这或许就是凯恩斯主义的本意。然而最近几十年来,凯恩斯主义却被推向了极致。特别是十几年前的全球金融危机和去年的新冠疫情暴发,为了抵御这两大危机的冲击,各国争相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用“印钞”的办法来加以应对,以避免经济陷入“大萧条”。这虽属无奈之举,但也必会给经济留下后遗症。以美国这两年的实践为例,所释放的流动性空前之多,通货膨胀已连续走高,倘若马斯克关于今年美国将会出现经济衰退的预言成真,那也没什么可奇怪的——人们对经济周期的破坏,必会遭到周期的“反噬”,即使避免了经济陷入大萧条,也会使得衰退的时间被延长,这是事物的辩证法所决定的。

故此在笔者看来,当经济处于下行周期时,“逆周期”措施的力度应该限于为经济“托底”,更准确地说是为了保障基本的民生,而不应试图去扭转周期,非要让经济保持原来的增长速度。需知之所以会有经济周期,就像大海的潮起潮落,所反映的乃是一种客观规律,用我们常用的一句话来说:这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未名日记1月18日)

话题:



0

推荐

蔡未名

蔡未名

1965篇文章 5小时前更新

未名者,江南布衣。生于20世纪50年代,下过乡,上过学,教过书,做过公务员,写过小说。中年后创办并主编某内部刊物凡二十多年,撰有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等分析评论文字千万余言。现已退休,居于山间一寓,远离城市喧嚣。2017年开始撰写博客,每周一文,2018年7月开始每日兼发微博。发挥余热,防止痴呆,只事耕耘,不问收获。诗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也。 电子邮箱:wmc529@sina.com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未名周记(每周一发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