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政策”与“红绿灯”。——
临近年底,高层循例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次会议强调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在经济持续面临下行压力的背景下,“稳”理所当然地成为宏观政策的主基调,“六稳”“六保”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政策组合。笔者看到《财新周刊》就此发表社论,颇有创意地提出,“六稳”的实质是稳政策:只有政策稳了,预期才能稳,进而总体实现“六稳”。
笔者从以往几十年吾国的具体实践来看,政策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非常突出。由于吾国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只有短短的二十多年,目前仍处于转型期,对于如何“依法治市”可以说还在“摸着石头过河”,因此政府的经济工作更多地是通过政策的制定和调整,这是可以理解的。政策的好处是可以“灵活机动”,但也因其多具短期性而会增加市场预期的难度。
社论指出:今年中国经济增速高开低走,固然有基数效应、新冠疫情及洪涝灾害等多重因素影响,更受到消费修复放缓等结构性因素的掣肘,不过,房地产调控趋紧、校外补习严监管、“电荒”和能耗双控的冲击也不能忽视。“双碳”“双减”“三条红线”等政策意在促进相关行业长远健康发展,但是执行中刹车过猛、转弯过急,也难免会对宏观经济带来阵痛。故此社论认为,“稳政策是当前中国经济稳增长的迫切需要”。
社论上述之言可谓“直言不讳”,笔者觉得也是“实话实说”。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吾国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而正如社论所说,稳政策才能稳预期,这其中的逻辑关系是显而易见的。以会议表示的要对资本设置“红绿灯”为例,这个比喻非常贴切。笔者一直觉得,两百年前发明“红绿灯”的英国机械师德·哈特对人类的贡献非同小可,正因为有了“红绿灯”,人人都知道“绿灯行,红灯停”的规则,城市里的交通才能井然有序,否则仅靠交警的人力指挥那是不可想象的。而“红绿灯”的最大特征就是指示鲜明、令行禁止。对资本的流动也应作如此观,即应该以法律的形式来明确划定什么领域可以投资,什么领域禁止进入,否则若界限不清或朝令夕改,以资本无利不贪的本性,它真的会“无序扩张”。
从这个意义看,随着吾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政府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未来政策对经济工作的影响或将逐渐趋小,而法律的作用将愈加凸出,最后终将到达一个理想境界,即领导所描述的“法无禁止即可为,法无许可不可为”。当然即便到那时政策仍然是需要的,因为市场多变,而法律的调整总是滞后的。正像道路上的“红绿灯”一样,正常情况下人们自会按照它的颜色变化依规(法制)行车,但有时如果遇到特殊情况造成拥堵,那时就要听从交警(政策)的临场指挥了。——笔者记得,交规就是这样说的。(未名日记12月14日)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