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未名周记(2125)·

 

                                “双管齐下”竟何时

                                     ——前瞻吾国的新冠防控

 

本文要义:一个已经“习惯”了“清零”的国家,与另一些“习惯”了每天都会有不少新增病例的国家,如何能够“对等开放”,这的确是未来我们将要面临的一个大问题。

 

笔者敲键开始写作这篇周记之时是6月16日,早间闻有好消息传来:据广东省卫健委披露,6月15日广州无新增确诊病例,亦无新增无症状感染者。这是广州自5月26日以来共计报告147例本土新冠确诊病例之后首度出现“零新增”。尽管后面可能还会出现零星的感染病例(实际上也是),但可以断定的是,这一次主要发生在广州的局部疫情,又将被吾国在短时间内齐心协力地扑灭。

这样的结果早在笔者的预料之中。并非自己有什么“先见之明”,而是因为过去半年多吾国曾多次有过类似的经历,无一例外都是同样的结果。实践证明,吾国对防控局部疫情复发已经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战法。虽然最新一波携带各种新冠病毒变异株的疫情“燃”遍整个亚非拉,不要说已沦为全球疫情“新震中”的印度,就连包括日本、越南、新加坡以及吾国台湾等此前被誉为抗疫“优等生”的国家和地区也都纷纷“中招”,唯吾国大陆地区仍坚守如斯。新冠病毒如若有知,也只能在吾国堪称“密不透风”的防控面前自叹无法攻破。吾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一次又一次地彰显无遗。

但凡实事求是者,在这样的成绩面前都不会不被折服。虽然老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世界上没有一种体制是完美无缺的,但吾国的体制应对诸如新冠肺炎这样的“大流行”最为有效,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14亿人口,96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居然能让传染性极强的新冠病毒长时间地在本土基本“清零”,用体育界常用的一句术语来说,绝对称得上是“现象级”。

不仅如此,最近几个月吾国还加快了新冠疫苗的接种速度。前些天看到官方数据说已超过9亿剂次,估计笔者发布本文时已突破10亿大关。以此速度推测,到今年年底吾国接种疫苗超20亿剂次,即10亿以上的国民每人接种两针,从而基本实现“群体免疫”,应该说是大概率事件。

之前吾国有两句话,叫做“内防反弹,外防输入”。而以现在的情况来看,笔者也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一手严防死守,一手广种疫苗”。如此“双管齐下”,吾国的抗疫前景无疑十分光明。而不少国家至今仍在灰暗的“隧道”里艰难地摸索。

笔者是退休之人,平时空闲,有时难免会“咸吃萝卜淡操心”。故此在充分肯定吾国成绩的同时,试图对未来的防疫作一点“前瞻”。重点想说说吾国当前“双管齐下”的策略将实行到何时。

此前笔者曾在微博中指出,自去年上半年用几个月的时间就控制住疫情以后,即使在没有开始施打疫苗的情况下,吾国在实际上也已基本消灭了残存于本土的新冠病毒。此后至今虽然每天都发现有若干病例,但绝大多数属于“输入性”。曾经几次复发的局部疫情,至今尚未查清其真正的源头(可见病毒溯源的确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但据有专家分析这些为数不多的所谓“本土病例”很可能仍与境外输入相关联。笔者同意他们的判断,盖因若真的仍有新冠病毒潜伏在吾国本土,它们不可能只在有限的时间和局部的范围感染于人,一定会“兴风作浪搞事情”。这有其它很多国家的疫情久久难以控制为证。

新冠病毒为何独在吾国本土会被基本“清零”?当然是因为吾国实行了最严密的布控、最大范围的流调、最严格的隔离措施。而这也只有吾国的体制才能做得到(也许朝鲜是个例外)。不要说美欧这些资本主义国家,就连之前曾是我们的“老大哥”、现在又与我们结成“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俄罗斯也难以为之——俄国近期又出现新的疫情高峰,每日确诊病例重又过万,累计已达数百万例。 也就是说,在吾国体制筑起的“天网”下,本土的新冠病毒已“无处遁形”,境外的病毒只能通过少量的“输入性”试图入侵吾国,但也已很难得逞,因为吾国的国门把守得很严。据此,笔者可以大胆地断言:只要这样坚持“清零”,完全可以确保吾国的安全无虞。

但显然吾国并不以此为满足。从今年年初开始,吾国又开始分阶段、分步骤地展开大规模的疫苗接种,从而形成了笔者上面所说的“双管齐下”的新格局。 就当前的情势来看,“双管齐下”实际上就是“双保险”。试想,在原先的严密防控下,吾国已然基本消灭了本土病毒;现在再加上广种疫苗,新冠岂非更难有“空子”可钻。

不过这只是从现阶段而言。借用毛泽东的诗句“风物长宜放眼量”,我们也许会发现:“双管齐下”的“双保险”将坚持实行到何时,作为一个问题正在浮现。笔者这样说有现实和逻辑的依据。

如前所述,在没有施打疫苗之前,吾国已经实现了本土病毒的基本“清零”,并对“输入性病例”实行了最严格的就地隔离治疗的措施。在这种背景下,吾国又开始广种疫苗,目的是为了实现群体免疫,亦即让70%乃至80%以上的国民对病毒具有免疫力,从而形成大范围的“屏障”。这样的话,就算有少数人感染了病毒,也难以大规模地传播,现有的医疗资源就能足以应对,并将病亡率减至最低。据专家介绍,如果能将新冠的病亡率降至1%以下,就相当于一般的流行重感冒,到那时,可以认为战胜了这次新冠肺炎大流行。

数据显示,当前全球确诊病例17.8亿,病亡人数超过385万,粗略计算病亡率为2.2%。而吾国的确诊病例总数为9万多一点,病亡4600多例,表面上病亡率有5%左右,实际上绝大部分病亡者死于去年春季疫情暴发之初,自此以后病亡率大幅降低。这也是吾国已经控制住疫情的有力证据。

这样的话,新的问题就来了:既然吾国的新冠疫情已经得到了如此有效(如果不说是“完全”的话)的控制,足以证明吾国之前“内防反弹,外防输入”的策略大获成功,为什么现在还要广种疫苗呢?

有专家解释,这是因为疫苗是人类最终战胜新冠疫情的唯一武器。笔者承认,对其它一些国家而言确实是如此,因为他们那里的疫情还相当严重,病毒仍在大肆传播,他们的体制又做不到像吾国这样“严防死守”,只能寄希望于大规模地接种疫苗;然而对吾国来说,已经将病毒在本土基本“清零”(笔者之所以每言都要加上“基本”一词,只是不想把话说得太满),现在国内仅剩几百个病例正在治疗中,每日的若干“输入性病例”也得到有效控制。换言之,在没有疫苗之前,吾国主要依靠“非药物手段”就已成为全球“最安全之地”,为何还要再广种疫苗,难道仅仅是为了“双保险”吗?

至此,本文的重点也就“呼之而出”:经过上面一番分析,笔者得出的结论是,吾国之所以在已经基本控制住疫情的背景下又开始广种疫苗,主要还是为未来有一天能够打开国门做准备。这个结论也可以逆推:如果不是为了为打开国门做准备,已成全球“最安全之地”的吾国又何需广种疫苗呢?

基于此,笔者曾经坚信,在实现群体免疫之后,吾国必将适时打开国门,重新恢复疫情之前与各国的正常往来。鉴于预期吾国将在今年年底以前实现群体免疫,笔者据此预判那时就将是吾国打开国门之际,因为届时即使有一些病毒携带者进入吾国,也会因吾国已筑起“免疫屏障”而难以形成较大范围的传染。

然而最近一段时间,笔者对自己的这一预期产生了某种疑虑。盖因眼见新冠病毒在其它国家仍然十分猖獗,有些国家的疫情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反弹。虽然全球每日新增感染人数已连续几周下降,但其绝对数量每天仍然多达几十万。从广州近日复发的这波小规模疫情看,“输入性”对吾国的负面影响已比之前有所加大。

其次,各国的实践证明,尽管疫苗的抗病毒作用较为明显,但一来疫苗的有效率本来就达不到百分百,更何况在英国和印度等国发现的新的病毒变异株传染速度更快,“穿透力”更强,甚至令一些疫苗的免疫作用有所削弱。这就是说,即使一国实现了群体免疫,也未必就等于筑起了“铜墙铁壁”,仍然存在被病毒“攻陷”的可能性,至少难以完全做到“御敌于国门之外”。

再次,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疫情不同,使用的主打疫苗种类和性能也不同,这就难免会给国际交往的全面恢复带来困难。比如疫苗的认证问题,即一国施打的某款疫苗能否被另一施打其它疫苗的国家所认可。随之而来的是“疫苗护照”的互认互通,目前已经准备这样做的国家还囿于较小范围,例如欧盟;有些国家则拟定了“白名单”,即只对名单上的国家开放边境,虽然随着未来疫情的好转,名单上的国家可能会越来越多,但离面向世界的全面开放恐怕还为时尚早。

再有一个障碍是所谓的“对等”原则,即一国是否对另一国开放,除了要求对方必须基本实现群体免疫之外,还必然会要求相互而不是单向打开国门,这就涉及到国与国之间的谈判与博弈。而且“对等”之外还存在“不对等”:由于吾国差不多是全球唯一以“清零”为目标并已基本实现了该目标的国家,而其它大部分国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如据央视新闻报道,俄罗斯已决定将吾国列入允许入境国家名单。但俄国的疫情还相当严重,吾国现在恐怕还难以对其“对等开放”。

写到这里,笔者要特别引用吾国张文宏医生的一个提醒(实际上笔者在此前的博文中也曾谈到这一点)。张医生最近在接受观察者网专访时指出:我们现在跟国外之间最大的差别是,我们的国民还不习惯自己周边有病例。他举以色列、美国等国为例,指“这些国家到现在每天还是有病例,他们已经习惯了,所以开放之后多几例不是什么大问题,只要他们的医疗资源能够承受就可以,他们对未来开放后每天出现几例甚至几十例,都会没有感觉”。张医生据此认为,将来我们打开国门的时候,大家也得逐渐接受周围会有病例,这些病例只要是完全可控就没问题。

笔者在之前的博文中也曾谈到过张医生所说的“习惯”。简言之,一个已经“习惯”了“清零”的国家,与另一些“习惯”了每天都会有不少新增病例的国家,如何能够“对等开放”,这的确是未来我们将要面临的一个大问题。张医生因此劝告说,“到时候我们打开国门,一定是一个逐渐的过程,先是有条件的开放,然后逐步实现全面开放。我觉得,我们也不用很着急,大家都是走一步看一步,免疫屏障逐渐建立的越来越好,开放程度也会越来越高。”

确实如此,这个问题急是急不来的。故此笔者的判断是,至少在今年年底之前,在我们实现群体免疫之前,吾国肯定将继续坚持“双管齐下”的策略:前一“管”是为了继续确保“清零”的成果,后一“管”则是要实现群体免疫,为打开国门做准备。毕竟目前这种方略对吾国国民来说是最安全的。按张医生的说法,等到有一天具备条件可以有条件地打开国门时,我们可能也要逐渐“习惯”于身边的病例会有所增加。因为如果大部分国家开放了,吾国怕是很难做到“孤芳自赏”。

那么,这一天何时会到来呢?张医生的预判是:“明年春天,我们或许可以背起行囊,出去走走。”笔者的估计倒没有他那么乐观,而认为宁可将这一时间往后推迟一些。根据世卫组织的预估,要到明年年底全球大部分人口才能接种疫苗。在此之前,吾国也许会一直“坚持‘清零’不放松”。

不过这个时间表也有可能提前,因为吾国将在明年2月初举行北京冬奥会,届时将有上万名各国运动员入境参赛。这将既是对吾国疫情防控的一次“大考”,也可视作打开国门的一次演练。笔者想了想,可以肯定的是:入境者必须打过疫苗,但不会像现在这样落地后要先隔离14天,只是参赛期间必须要作定期的核酸检测,同时应该会允许吾国本土观众到场观赛;尚未可知的是,对疫苗的认证问题如何解决,是否允许国外游客入境观赛,以及对他们是否会限定活动范围。

好在东京夏季奥运会已确定在今年7月如期举行,相信会给吾国如何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举办一次大规模国际赛事提供一些借鉴。

以上只是笔者的个人之见。总之,目前吾国“双管齐下”的做法肯定是最安全的,同时也应该是阶段性的。至于究竟何时才会打开国门对外开放,那就不是笔者这样的“江湖中人”所能置喙的了。

                                                2021年6月21日于安吉桃花源

 

简介:未名者,江南布衣。生于20世纪50年代,下过乡,上过学,教过书,做过公务员,写过小说。中年后下海创办并主编某内部刊物凡二十多年,撰有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等分析评论文字千万余言。现已退休,居于山间一寓,远离城市喧嚣。2017年开始撰写博客(“未名周记”),2018年7月开始兼写微博(“未名日记”),以发挥余热,防止痴呆。有道是:只事耕耘,不问收获;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也。

笔者电子邮箱:wmc529@sina.com

话题:



0

推荐

蔡未名

蔡未名

1963篇文章 1小时前更新

未名者,江南布衣。生于20世纪50年代,下过乡,上过学,教过书,做过公务员,写过小说。中年后创办并主编某内部刊物凡二十多年,撰有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等分析评论文字千万余言。现已退休,居于山间一寓,远离城市喧嚣。2017年开始撰写博客,每周一文,2018年7月开始每日兼发微博。发挥余热,防止痴呆,只事耕耘,不问收获。诗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也。 电子邮箱:wmc529@sina.com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未名周记(每周一发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