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越爱“学习”,能力越下降?——

笔者在现时的日常生活中有一感受:当今人类可能处于有史以来最“热爱学习”的时代,依据是无论何时何地,你总能看到身边的许多人甚至是大多数人埋头观看手中的智能手机,全神贯注地在汲取信息。有时连单位开会或朋友聚餐乃至合家过节,也能看到此类景象。

笔者常想:智能手机所具有的这种信息传阅功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科技的力量果然让人惊叹。而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人们成为“手机控”,完全出于自觉自愿而非缘于外部压力。

说“热爱学习”当然是一句调侃之言,但智能时代人类吸取信息的“密度”确实是前所未有的。只不过人们在手机上“学习”的是哪些知识,则又另当别论了。

最近看到澎湃新闻报道说,华东师大教授刘擎在一次节目里称:微信具有反讽的双重性。一方面,它是便捷的、丰富的、开放的、自由的,带给我们全新的美妙的体验;但另一方面,当我们本能地、不具有反思性地去使用它的时候,它会在便捷中带来轻率,让我们变得封闭而有偏见,这种“自由”也会使人容易失控。

刘先生不愧是哲学教授,此番言论充满了“辩证法”。不过让笔者觉得更有趣的是他下面这句话。在谈到自己的学生时,他说他发现现在学生的阅读能力下降了,因为他们把太多时间花在微信和其他社交媒体上面,而任何一种成长需要的是一种深长缓慢的阅读和思考,否则会让人“在丰富中变得贫乏”。

这让笔者想起当时与刘教授一起在场的作家许知远先生在另一个场合说过一句类似的话,道是他在讲学时发现,跟以前相比,现在听众“提问题的能力下降了”。而笔者一向认为“提问题”很能检验一个人的认知水平,记得有一位诺奖得主说过,大意是提出一个有质量的问题,甚至比回答问题更难。

笔者认为,刘先生发现的“阅读能力下降”跟许先生发现的“提问题的能力下降”有明显的逻辑关联。这就提出了一个进一步的问题:当今人类如此“热爱学习”,不少人每天有七八个小时在看智能手机(用一句成语来形容这叫“爱不释手”),以群体而论,所汲取的信息比前人要多得多,为何却导致了两位先生所说的“双下降”的逆反结果呢?——如果不用“智力下降”这种更为刻薄的说法。

对此笔者不妨打简单的一个比方:营养学告诉我们,垃圾食品吃得越多,对人的身体就越有害。信息也是如此:笔者相信,手机上所传递的有很多属于“垃圾信息”,看得越多,对人的智力发展就越有害。这个道理人们并非不懂,可许多人还是忍不住每天要盯着手机看,如同很多人还是爱吃垃圾食品。笔者于是又一次回忆起好像是列宁说过的一句话:“千百万人的习惯势力是最可怕的。”

“习惯”竟成了一种“势力”,怕是很难挡得住了,思之岂不让人悲观。不过笔者又看到一则新闻说,近年来吾国的“干眼症”发病率不断攀升,而且大有年轻化和幼龄化的趋势。以统计数据推算,目前吾国的“干眼病”患者约有2.9亿至4.2亿人,平均每5人中就有1到2个,数量之多令人咂舌。究其原因,长时间面对电子屏幕是一大元凶,专家称其为一种“时代病”。

看来,人管不住自己,只好由老天爷来管管了。(未名日记6月12日)

话题:



0

推荐

蔡未名

蔡未名

1969篇文章 1天前更新

未名者,江南布衣。生于20世纪50年代,下过乡,上过学,教过书,做过公务员,写过小说。中年后创办并主编某内部刊物凡二十多年,撰有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等分析评论文字千万余言。现已退休,居于山间一寓,远离城市喧嚣。2017年开始撰写博客,每周一文,2018年7月开始每日兼发微博。发挥余热,防止痴呆,只事耕耘,不问收获。诗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也。 电子邮箱:wmc529@sina.com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未名周记(每周一发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