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吐槽”事件:同为央媒,看法有别。——

最新一期的《吐糟大会》,“主咖”是两位男篮国手,还邀请了两位教练做嘉宾,其中前国足范志毅的“吐槽”博得满堂彩,引起舆论场的热议,连两家中央级媒体也发表了相关评论。但笔者注意到,两家央媒的评论文章,“侧重点”有所不同。以下摘引的是两文中的部分“金句”。

一家的评论说:中国男篮折戟2019年世界杯的“伤疤”成为博取众人一笑的猛料。几位篮球人的“自嘲精神”也是一种选择,但在自嘲之后千万别忘了自省。这样的场面起初着实引人发笑,但看完之后很可能会刺痛篮球爱好者的心。竞技体育有输有赢,直面失败是每个优秀运动员通往胜利的必由之路,敢于面对甚至欢迎别人来嘲弄自己的失败,需要很大的勇气和心理承受能力;然而,如果他们的“配合出演”是冲着流量甚至商业利益,则又另当别论了。也许在他们看来上“吐槽大会”只是个人选择;但是,节目制作者显然把中国足球和中国篮球的“互踩”当成了提高收视率的绝妙配方。集体项目的体育明星既是有着个人意志和商业诉求的个体,也是代表团队形象的重要一员,还是从事这个项目的年轻人心中的榜样和偶像,应爱惜羽毛、谨言慎行。中国篮球与中国足球不应“菜鸡互啄”,而应相互激励。

另一家的评论说:范志毅们就讲了几个火爆段子,不必上纲上线。男篮男足队员、教练在《吐槽大会》节目上演“互杀”,观众大呼过瘾。大热之后也引发了业内外的不少批评。被认为是本季最火爆的一期“吐槽”,未成想也招来了一波火力强大的“吐槽”,显然是有人“入戏太深”。《吐槽大会》本来就是一档以“互黑”、“冒犯”为看点的娱乐节目,以“正话反说”的技术手段实现喜剧效果,观众需要把以吐槽为表现形式的节目和现实恶意攻击区分开来,这是以调侃促反省,而不是为了攻击而攻击。这就是一个搞笑节目,它的主要目的是让观众笑出来,不必动辄上纲上线。当然,娱乐节目也应该有底线,概括来说无非两条:一不违反公理法律,二不违背公序良俗。人民需要娱乐,对男篮、男足的调侃不是今日才有。通过一期节目,大众宣泄下情绪没什么大不了,行业内部更该听懂这种声音背后的诉求,而不是苛责舆论环境不宽容,更不应该“捂盖子”。竞技体育就是拿成绩说话的行业,成绩不好应该容得下批评。而中国球迷是世界上最好的球迷群体,从来没有因为成绩差而不关注,要懂爱之深责之切,知耻才能后勇。​​

​​ 笔者读了这两篇评论不禁抚掌。不仅因为两文都说得很精彩,还因为看到同为央媒评论,却有点“各唱各调”的味道。其实这也很正常,毕竟所说的只是一期“吐槽大会”而已,吐槽的对象又是体育赛事而不是什么“国家大事”,应该允许“吐槽”,也应该容许对此有不同看法。总的来看,前一篇评论无疑是“政治正确”,而后一篇评论则比较“接地气”,两文可谓“相映成趣”,这本身就构成了一则“新闻”。笔者愿意给它们各点一“赞”。(未名日记3月20日)

话题:



0

推荐

蔡未名

蔡未名

1949篇文章 1天前更新

未名者,江南布衣。生于20世纪50年代,下过乡,上过学,教过书,做过公务员,写过小说。中年后创办并主编某内部刊物凡二十多年,撰有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等分析评论文字千万余言。现已退休,居于山间一寓,远离城市喧嚣。2017年开始撰写博客,每周一文,2018年7月开始每日兼发微博。发挥余热,防止痴呆,只事耕耘,不问收获。诗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也。 电子邮箱:wmc529@sina.com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未名周记(每周一发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