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全球化要怎样才不会遭“逆”?——

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在财新网撰文指出,目前的逆全球化风潮不仅没有缓和,反而在加速。比如全世界出口占GDP的比重从2019年的21.6%持续下滑到今年的15%左右,下滑幅度达到7个百分点;而在过去的十二年里面,世界出口占GDP比重一共只下滑了4个百分点。此外,今年上半年全球直接投资下降了49%,预计全年会下降30%左右,导致全球直接融资融合度下降了20多个百分点。全球服务贸易收缩更为迅猛,联合国国际贸易中心估计,今年全球服务贸易将下降23%。

当然,你可以说这是由于今年遭到新冠疫情的冲击所致。但刘元春认为,即使疫情完全消失之后,逆全球化并不能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样有所缓和,反而可能滑向深渊。其原因在于全球化红利会持续减少,目前的分配模式所带来的摩擦不仅没有减缓,反而可能会加剧。

笔者同意他的判断。必须明白,全球化虽然能让各国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从而在总量上增加世界的经济产出,但并不意味着它天然就是“政治正确”的,关键要看它的分配机制。一个无可回避的事实是,此前的全球化在这方面存在很大的缺陷,致使财富的分配没有实现均等化,这不仅体现在国家之间,也体现在一国之内的贫富差距在不断拉大。

全球化无疑是个好东西,但再好的东西如果分配不均,也会遭遇“逆流”。记得有人说过,如果阿基米德定律触犯了人们的利益,它同样会被推翻。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曾描绘的,在他们那个时代,资本主义不到一百年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但它仍然遭到马、恩的猛烈批判,遭到许多人的抵制和反对,甚至引发了社会主义革命,根本原因就在于它拉大了贫富差距。虽然当今全球化不能与当年的资本主义完全划等号,许多发展中国家包括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吾国也积极参与其中,但贫富差距的拉大,是人们有目共睹的。

吾国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曾说:“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他所说的“世界潮流”,乃是指人类对民主自由的追求;而其之所以成为“世界潮流”,是因为民主自由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不言而喻”的天赋权利,唯少数特权者才反对这一潮流,但孙先生断言他们“逆之者亡”。由此可见,唯有让绝大多数人受益的,才能成为不可阻挡的“世界潮流”,虽然历史的进步往往是曲折的。

故此,全球化若想真正成为不可逆转的“世界潮流”,就必须解决分配不均的问题,否则它不可避免地会遭遇“逆流”。这也就是为什么迄今为止近代史上已出现多次全球化浪潮,而每一次都未能一鼓足气将其进行到底。而笔者的期望是,每一次全球化的潮起潮落,最终都能让更多一些的人得益,能让人类社会有所进步。(未名日记12月30日)

话题:



0

推荐

蔡未名

蔡未名

1969篇文章 2小时前更新

未名者,江南布衣。生于20世纪50年代,下过乡,上过学,教过书,做过公务员,写过小说。中年后创办并主编某内部刊物凡二十多年,撰有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等分析评论文字千万余言。现已退休,居于山间一寓,远离城市喧嚣。2017年开始撰写博客,每周一文,2018年7月开始每日兼发微博。发挥余热,防止痴呆,只事耕耘,不问收获。诗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也。 电子邮箱:wmc529@sina.com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未名周记(每周一发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