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复工复产,重要的是需求、需求!——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日前在财新网发表题为《警惕二次停工停产风险》的文章。笔者乍看题目以为是他这样说是假设疫情在吾国再次暴发,但细看内容却见是指另一种情况。

刘先生认为:目前吾国经济面临最大的问题是如何快速启动经济和快速常态化经济循环,经济循环和经济启动越快成本就越低。他指目前的复工复产主要靠行政启动,但如果复工复产之后没有订单、没有需求,导致出现二次停工停产,将是很严重的问题,带来的社会冲击和经济冲击的成本可能远高于第一轮的停工停产。文章称目前是经济循环重启、经济循环常态化的窗口期,一定不能错过,如果没有一个大的刺激计划,很可能面临二次停工停产的风险。

笔者也认为,新冠疫情对需求端的冲击,或比供给端更大。拿吾国来说,这些年已经发展成为世界制造大国,新冠疫情虽然在前一阶段造成企业的停工停产,但一旦重新启动,制造能力的恢复应该很快。难的是之前遭到疫情严重影响而大幅萎缩的需求是否也能同步复苏。特别是外部需求,时下除了抗疫物资之外,其它的外需跌得比金融危机时期还惨,出口企业为接不到订单而纷纷叫苦。内需方面,情况虽然没有那么糟糕,但也够呛,盖因疫情使得国内消费大幅度下滑。现在各地政府纷纷开始发放消费券,虽有一定效果,要恢复到疫情之前的消费水平,恐怕还有相当大的距离。“新基建”之类,提振的主要是生产资料方面的内需,对增加就业和民众收入的作用不是很大。

总之,外需的事情不由我们说了算,故此今后一段时间的政策重点应该放在扩大内需特别是刺激消费上,否则若企业缺少订单,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刘元春先生所警示的部分企业“二次停工停产”说不定就有可能会出现。

然而要让消费需求恢复如初又必须让民众的收入水平也跟着上去,否则光靠消费券之类的刺激政策恐怕还不足以让老百姓“勇掏腰包”。

具体应该怎么做笔者也说不好。在市场经济中,需求和供给互为作用,但就现阶段来看,提振需求比增加供给更为重要,这是可以肯定的。若需求提不上去,制造能力再强也无法“开足马力”,就算全面复工复产也难以做到全面“复能”——恢复产能,从而无法全面启动经济循环。

关于这一点,正好有一个最新的例证:受疫情冲击,各国纷纷实行停工停产和居家隔离政策,使得全球石油需求锐降,导致供应严重过剩,加上合约即将到期等因素,日前国际石油期货市场价格出现“血崩”,纽约商品交易所5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一度狂跌55美元,收盘价竟然低至每桶-37.63美元,跌幅达到骇人的305.97%!有报道说,按此价格,石油生产商不仅要亏本卖出石油,还得搭上昂贵的运费把货品送到买家手中。

虽然这是特殊时刻的特殊情况,但由此可见,若没了需求,就连被视为“液体黄金”的石油竟也沦落到白给没人要的地步!(未名日记4月24日)

话题:



0

推荐

蔡未名

蔡未名

1964篇文章 1小时前更新

未名者,江南布衣。生于20世纪50年代,下过乡,上过学,教过书,做过公务员,写过小说。中年后创办并主编某内部刊物凡二十多年,撰有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等分析评论文字千万余言。现已退休,居于山间一寓,远离城市喧嚣。2017年开始撰写博客,每周一文,2018年7月开始每日兼发微博。发挥余热,防止痴呆,只事耕耘,不问收获。诗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也。 电子邮箱:wmc529@sina.com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未名周记(每周一发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