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这几天,笔者被一个名词所困扰,它叫做“无症状感染”。

据财新网报道:国家及各省援鄂的疾控工作队伍暂缓离鄂,中国疾控中心一位知情人表示,这是因为国家层面“对武汉、湖北情况的暂时不放心”,让防疫队停留几日,保持戒备。其中比较令人担心的是无症状新冠病毒感染者的情况。这位中疾控有关专家透露,“现在每天还能检出几例或十几例无症状阳性者,还不能判断武汉的传播是否彻底阻断”。

以笔者有限的了解,无症状感染系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出现的一种新情况。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现行防控方案,无症状感染者指的是:无临床症状,呼吸道等标本新型冠状病毒病原学或血清lgM抗体检测阳性者。由于这种新情况的出现,增加了这次抗疫斗争的难度:患者无症状,自然就难以发现。

据中疾控专家介绍,现阶段发现无症状感染者的主要渠道包括:各类住院患者入院时筛查,包括对医学观察中的密切接触者、各类隔离点隔离管理的人员,以及对需严加保护或高危工作人员的筛查等。 那么,会不会还存在未列入筛查从而未被发现的无症状感染者呢?这是笔者的问题之一。

问题之二:无症状感染者会不会对健康人具有传染性?笔者所见的一些报道对此似乎语焉不详。但如果以上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是肯定的,那么,对公众来说,无症状甚至比有症状更具危险性,因为人们无从识别。

问题之三,是关于无症状感染者的归类。据财新网2月26日的报道《解读|争议新冠无症状感染者:为何不并入确诊统计》,在吾国此次抗疫过程中,对这一问题的处理,相关部门和文件经历过几次反复。简而言之,先是将其单列而不归为确诊病例,后又合并计入确诊病例,再后来又恢复原先的规定至今。

这使得笔者颇感困扰,即:无症状感染者究竟有没有患上新冠肺炎?若是的话,为何不计入确诊病例?若不是的话,为何又称之为“感染者”?也许称之为“病毒携带者”才更准确,因为“携带者”并不等于是“患病者”,这在过去的医学实践中是有先例的。比如HIV就分为携带者和患者,两者都感染了病毒,区别在于前者由于感染的病毒数量较少、机体免疫能力较强等因素没有发病,而后者已经发病。

退一步讲,就算新冠肺炎的无症状感染者不列为确诊病例看似还是有依据的,但是,为何连“疑似病例”也未将其纳入?这是笔者想不通的:既不列为确诊病例,又不列为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究竟应该“身归何处”?

如果说将无症状感染者单列的理由在医学上还可以成立的话,那么,更使笔者感到困惑的问题是:为什么按自2月7日之后颁布的历次版本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规定,无症状感染者在网络直报中作为独立类别单独报告而不对外公布?

笔者百思不得其解。如此规定,究竟是出于何种考虑呢?对此,笔者在所看到的相关报道中未见有任何解释。事实上,官方在此后的每日疫情通报中也的确未披露相关数据。

难道是因为数量太大?肯定不是。据财新网报道,2月17日,中国疾控中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急响应机制流行病学组在《中华流行病学杂志》发表论文,提到截至2月11日中国疾控中心共收到国内报告病例72314例,其中含有889例无症状感染者,比例约占1.2%。按这一比例计算,吾国至今现有的无症状感染者,应该不到千例。

累计八万多的确诊病例公开报告了,累计三千多的死亡病例也公开报告了,可能不到千数的无症状感染病例却不对外公布——这在逻辑上无论如何也说不通啊。

又或者,难道是因为无症状感染的危害性很轻微,不值得通报? 好像也不是。据介绍,无症状感染者一旦被发现,会立即对其进行隔离以阻断传播可能。以此推论,无症状感染者是有可能传播病毒的,否则何需“进行隔离以阻断传播可能”?又据介绍,无症状感染者如果在隔离期间出现了症状,将会作为确诊病例报告,可是就算这样,也构不成出症状之前不对外公布的理由啊。

求解。(未名日记3月25日)

话题:



0

推荐

蔡未名

蔡未名

1969篇文章 2小时前更新

未名者,江南布衣。生于20世纪50年代,下过乡,上过学,教过书,做过公务员,写过小说。中年后创办并主编某内部刊物凡二十多年,撰有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等分析评论文字千万余言。现已退休,居于山间一寓,远离城市喧嚣。2017年开始撰写博客,每周一文,2018年7月开始每日兼发微博。发挥余热,防止痴呆,只事耕耘,不问收获。诗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也。 电子邮箱:wmc529@sina.com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未名周记(每周一发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