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缓和医患关系:多盖些医院先。——继去年年底民航总医院的杨文医生被害之后,1月20日,北京再现伤医事件:三名朝阳医院的医护人员及一名患者被行凶者用刀砍伤。笔者的神经又一次绷紧:这个社会究竟怎么了?!遂想起前天在财新网上看到张寅的文章说:医患关系的紧张,从民事纠纷向法律事件转化,往往与医院空间的挤压有关,因为人在一个恶劣、拥挤、急躁,以及极为不确定性的情况下,情绪容易失控或激烈,有话是很难好好说的,本来就短缺的医疗资源,又被权力、金钱和关系占有了大部分,余下的尤其在大城市的三甲医院,留给普通患者的资源是相当紧张的,这已经成为社会人所共知的不是秘密的秘密。文章认为,五年前开始的医疗改革是一个带有结构性缺陷的改革,这五年基本都是在药的方面即降费方面施展各类智慧。但是中国的医疗难题,首要的是公共资源供给不足的问题,医院整体数量(床位)相对人口总量而言缺口巨大。如果接下来的改革还是一条腿式行走,在药价上使劲并且更市场化,公共资源瓶颈不解决,医患依然处在一个紧张环境中,彼此的尊严甚至生命都很难得到保障。文章认为,供给性改革在公共领域,第一就是应该建设更多的新医院,让医生和患者在一个宽松空间而非局促的环境下,共同解决治疗的问题。现在解决这些问题的物质条件是很充裕的,所以焦点是政策问题、资源分配的问题,而不是财力问题。——笔者完全赞同张先生的上述意见。虽然医疗资源不足并不构成伤医事件频发的直接原因,但“空间”和“时间”的紧张的确会加剧“关系”的紧张。这几年一直都在说“供给侧改革”,由于吾国许多生产领域存在产能过剩,故此人们往往把“供给侧改革”理解为改善供给质量。然而就医疗领域而言,当前不是“供给过剩”而是“供给不足”,故此医疗领域的“供给侧改革”,首先应该是“增加供给”。一样东西若连基本的供给都不足,又谈何改善?那么,吾国很多商品领域供给过剩,为何医疗领域却供给不足?说到底,还是因为重视不够、放开不够、倾斜不够。除了大力扶持民资办医,政府何不把修高铁、地铁等基建资金拿过一部分来盖医院、培养医护呢?要知道对人类来说,医疗的重要性仅次于吃饭。(未名日记1月22日)

话题:



0

推荐

蔡未名

蔡未名

1969篇文章 2小时前更新

未名者,江南布衣。生于20世纪50年代,下过乡,上过学,教过书,做过公务员,写过小说。中年后创办并主编某内部刊物凡二十多年,撰有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等分析评论文字千万余言。现已退休,居于山间一寓,远离城市喧嚣。2017年开始撰写博客,每周一文,2018年7月开始每日兼发微博。发挥余热,防止痴呆,只事耕耘,不问收获。诗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也。 电子邮箱:wmc529@sina.com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未名周记(每周一发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