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未名周记(2110)·

 

                       伊、美之争与“两‘权’论”

 

本文要义: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这绝对是吾国老祖宗总结出来的至理名言,堪称是国际关系的“指南”。

 

“伊”是伊朗,“美”是美国,这一看就知道。但“两‘权’论”是个什么东东呢?

不好意思,这是笔者“自创”的一个概括性名词,指的是吾国的一句成语:“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其中的“权”是“权衡”的意思。 笔者觉得,吾国的这句古老箴言,用来劝告伊、美两国如何处理彼此之间的关系,十分精当。

众所周知,当今世界,美国视吾国为实力最强的竞争对手,但若论双边关系的紧张程度,恐怕还是非伊朗和美国莫属。自1979年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后的四十多年来,伊、美之间可谓势不两立、形同水火,不仅早就断绝了外交关系,而且相互摩擦不断,仿佛始终处于战争的边缘。这其中,伊核问题成为两国最尖锐的矛盾所在,连朝核问题都得退居其次——毕竟朝鲜离美国太远,从美国的角度来看,伊核显然比朝核对它的威胁更大,尽管伊朗并未正式宣布拥核。

到了 2015年7月14日这一天,经过此前漫长而艰苦的谈判,联合国安理会的五个常任理事国再加德国,六国在维也纳与伊朗达成了历史性的《共同全面行动计划》,宣告伊核问题的解决取得突破。根据该协议,伊朗在未来十五年内将其浓缩铀储量降低至300千克,并在未来十年内大幅削减运转中的离心机数量;同时在国际原子能机构核实伊朗履行相关措施的基础上,各国解除绝大部分对伊朗的经济制裁。

据此,人们原以为至少到2030年之前,伊核问题已得到“化解”。不料特朗普上台以后一意孤行,于2018年单方面宣布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并重启对伊朗的经济制裁。伊朗与美国的关系自此坠入“更深的深渊”。

特朗普退出伊核协议的理由,简而言之主要不满在两点:一是指责协议中的“日落条款”,即没有永久性地禁止伊朗研发核武;二是指协议没有包括禁止伊朗研制远程导弹的内容,认为有朝一日伊朗若拥有了远程导弹,很容易将其升级为“核弹”,从而对美国形成核威胁。特朗普声称,只有对上述两点加以修改,满足他的要求,美国才会重新加入伊核协议,解除对伊朗的制裁。

特朗普的“退约”之举,从美国的角度来看似乎并非毫无理由。然而“性急吃不了热豆腐”,现实证明他的要求过高了。伊朗根本就不买他的账,再加上其它签约国与伊朗的关系不像伊、美那样紧张,有的还与伊朗是“友好国家”,所以美国的要求也得不到国际社会的支持,反而因美国的“退约”和重启对伊朗的制裁而对后者给予同情。

这就用得着笔者提到的“两‘权’论”中之一“权”:两害相权取其轻。相比较而言,与其让伊核问题久拖不决,不如先争取到让伊朗同意未来十五年内“限核”的谈判结果,后面的事情后面再说。虽然这样的结果不够“理想”,但其它国家认为还是可以接受的。

美国如此“退约”并恢复了对伊制裁,受损害最大的当然是伊朗,因为美国虽不敢因伊朗的不肯就范而对其发动军事打击,但凭借它的美元霸权,给伊朗的经济和外贸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都说俄罗斯是个“战斗民族”,实际上伊朗也当得起这个称号。在过去美国“退约”的三年中,伊朗的日子虽然过得艰难,但它并没有屈服于美国。同时,它还运用各种手段给仍然留在伊核协议内的其它国家施加压力,试图冲破美国的经济和金融封锁。这些手段既有“软”的(毕竟不守信用的是美国而非伊朗,伊朗占有“道德高地”),也有“硬”的,包括时不时地突破伊核协议的限制,宣布提高国内浓缩铀的丰度,给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核查设置一些不大不小的障碍,甚至借助其“代理人”对美国在中东部署的军事力量进行“骚扰”。

当然伊朗所做的这些动作看似很“猛”,实际上还是有底线的。以笔者的观察,有两条“红线”是它不会触碰的。一是绝不公开宣布启动核武研制,盖因这也是国际社会包括美国的“红线”,伊朗一旦将其冲破,形势立马就会反转,自己就会成为“众矢之的”,甚至有可能会招来军事打击(特别是美国和以色列这两个“死敌”在虎视眈眈);二是绝不主动进攻美军,要打也是通过“代理人战争”,毕竟自己的实力远不如美国。

有两个情节很能证明这一点:就在特朗普下令分别袭杀了伊朗的在境外活动的两位重要人物:一位军事将领和一位核科学家之后,伊朗也只是象征性地向在伊拉克的美军基地发射了一些导弹和火箭弹以示“报复”,而没有正式对美“宣战”,其“忍”功之强出乎不少人的意料。实际上这也是它奉行“两‘权’论”的一种表现。笔者曾经在博文中称伊朗是国际政治军事博弈中的“最善于切香肠者”。

这样的僵持局面维持了三年之久,其间伊朗所受的欺凌和委屈可想而知。幸而局势终于迎来了转机:特朗普下台,拜登接任。后者一上来就宣布美国有意重返伊核协议。看起来伊朗的坚持似乎将收获回报。

但是所谓“好事多磨”,此时伊、美却在谁家“先走第一步”的问题上“卡壳”了:伊朗坚持美国必须先取消制裁,而美国则坚持伊朗必须先完全履行伊核协议中的各项要求。双方都不肯让步,致使局面僵持不下。

近日事情出现了一点“缝隙”:据报道,美国日前宣布放松对伊朗外交官的入境限制,同时通知联合国安理会,撤回特朗普政府时期有关恢复联合国对伊朗制裁的声明。随后美国务院还宣布,美国将应欧盟高级代表的邀请参加P5+1(签署伊核协议的五个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加德国)与伊朗的会谈。果如此,这将是美国自2018年退出伊核协议以来首次与伊朗面对面会谈。

但对于是否接受美国的提议,伊朗初时并没有表态。“拖”了一周后,伊朗外长扎里夫终于作出回应,称伊朗正在评估与P5+1以及美国举行“非正式会谈”的想法。伊朗政府发言人对美国近期释放的信号表示欢迎,称“我们认为这些举措让美国回到了建设性轨道上”,虽然他补充说,美国的措施远不够。(界面新闻)

笔者曾在一篇微博中指出,“谁先迈出第一步”不过是个“面子”问题,相比而言,“里子”比“面子”更重要。从常理来看,伊朗的当务之急应该是寻求美国尽快解除对自己的各种制裁,盖因这对伊朗的经济和民生造成的负面影响实在太大,此所谓“两利相权取其重”;而美国则应该尽快回到伊核协议,限制伊朗发展核武,此所谓“两害相权取其轻”。而在这两者之间,其实还是有挺大的“余地”的,没必要闹得像白山羊跟黑山羊在独木桥上狭路相逢,非要把对方顶下去不可,完全可以做到“各让一步”,留出空间让双方“擦肩而过”。

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伊美之间结怨已久,双方的矛盾根深蒂固,从根本上缺乏“互信”的基础。即使美国此次参加P5+1与伊朗的会谈得以成行,要想就伊核问题达成谅解,恐怕仍属不易。如前所说,美国最忌惮的除了伊朗拥核,还包括伊朗对远程导弹的研制;而伊朗虽然承诺不会发展核武,但声称在导弹问题上绝不会让步,指此为保卫国家安全之举,别国无权干涉。

不管怎样,至少在美国重返伊核协议的问题上,伊、美双方似乎已经各退了“半步”。孰料就在此时,又发生了新的变故。据报道,伊朗已拒绝参加上述伊核问题的多边国际会议。

伊朗为何事到临头又改了主意?客观地看,倒也并非是无缘无故。就在上周,在新任总统拜登的授权下,美军对叙利亚的亲伊朗武装发动了一次空袭。分析家们认为此举激怒了伊朗,故此拒绝了欧盟的开会提议。

从道理上看,美国既然表示要重返伊核协议,又有意参加与伊朗的会谈,就不应该发动此次空袭,因为这等于在会谈之前又掴了伊朗“一巴掌”。 但说起来美国的此次空袭也并非其来无自。美方称这是针对2月中旬美国和联军人员在伊拉克多次遭到火箭弹袭击的“还击”,指责发动袭击的多个武装组织均受伊朗的支持,为此才实行了“报复”。不过伊朗方面否认了美国的指控,伊朗外长扎里夫日前与到访的伊拉克外长侯赛因会谈时,既谴责了美国的空袭,同时也呼吁伊拉克政府尽快找到袭击美国和联军人员的凶手。

事情的真相究竟如何,吾等“吃瓜群众”自然无从得知。但本来有望举行的伊美会谈因此“功亏一篑”,不能不让人感到遗憾。据报道,伊朗方面坚持,与美国对话的前提仍然是美国取消对伊朗制裁,称否则“这套对伊朗没用”。而有美国高级官员表示,伊朗拒绝此次会谈不是“路的尽头”,如果伊朗提议采取其他方式对话,美国将持开放态度。

看上去似乎伊朗的态度比美国更坚决、更强硬,但笔者认为在整个事情上伊朗未必握有主动权。因为相比较而言,对伊朗来说,争取让美国早日取消制裁才是当务之急,而要达此目的就必须与美举行会谈;对美国来说,虽然愿意重返伊核协议,但此事并没有那么紧迫,拖延些日子对它没什么实际损失。所以美方的态度显得要比伊朗“淡定”。

那么,能不能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折衷方案呢?笔者看到官媒报道说,吾国外交部发言人日前就目前伊朗核问题的局势表示:当务之急是美国采取具体措施解除对伊制裁,伊朗则对等恢复履约,以共同推动全面协议重返正轨。发言人说:正是出于这一考虑,中方倡议举行全面协议参与方加美方的国际会议,并支持欧盟提出的具体设想。发言人说:我们呼吁尽早召开上述会议,中方将继续同有关各方保持接触,共同为此作出努力。

笔者由此恍然:原来举行包括伊、美在内的伊核国际会议的倡议是吾国先提出来的。吾国还建议伊美“对等恢复履约”,以笔者的理解,就是说美国取消制裁和伊朗完整履行伊核协议条款,这两件事可以也应该同时进行,这样就解决了“谁先走第一步”的难题,既给了双方“里子”,又照顾了彼此的“面子”——这绝对是个好办法!

可是办法再好,也得要当事双方都接受。实际上笔者认为,如果吾国“同时进行”的建议能够得以实施,综合来看伊朗还是“小赢”了。因为这样事情就回到了“原点”,等于美国承认特朗普当时“退约”的行为是错误的。只要拜登不提出超出原协议之外的要求,让美国回归伊核协议,伊朗并没有什么损失,反而还可以借机解除对己方的制裁。

在此笔者要重申所谓的“两‘权’论”。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这绝对是吾国老祖宗总结出来的至理名言,堪称是处理国际关系的“指南”。如果说作为个人有时还会“感情用事”,那么,国家作为一个“大集体”,更应理性地处理与他国的关系。在这方面,最经典的事例还得说是吾国提出的“新型大国关系”,即“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据此,即使是在中美关系处于最低潮的当下,吾国仍然拒绝了所谓的“脱钩”论。

以“两‘权’论”来看,特朗普当年的“退群”虽有自己的诉求(试图彻底消除伊朗的核威胁),但“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如果你的行为达不到自己预期的目标,反而还激起对方的“反弹”,那就证明你做了一个错误的决策。实际上,特朗普在其任内所惯用的“极限施压”,起到的效果大多适得其反。国际关系方面就不用说了,即便是在美国国内,其所鼓动的“1·6”暴力冲击国会事件非但未能改变大选结果,对他的个人声望和利益同样起到了反作用,导致他成为美国历史上唯一的两次被弹劾者。

同样,伊朗当局在核问题上的所作所为,也有违于“两‘权’论”。如同赞成“朝鲜半岛无核化”,笔者也一向主张伊朗应该彻底放弃发展核武的企图,以换取国际社会的信任和支持。虽然是否发展核武属于一国的主权,但在主权之上是人类的共同利益,而核扩散显然危害到人类的整体安全。这就是为什么吾国与朝鲜、伊朗的关系都相当不错,但在核武问题上吾国只能持反对的立场,因为吾国也属于“人类命运共同体”。

此次伊、美在无限接近共同参加伊核国际会议之际,却因发生“袭击”事件而被搁置,难免让人深感遗憾,慨叹“两‘权’论”虽为至理,但“世事无常”,并非所有国家都会按此行事。

就在笔者写作本文之时,传来消息说,3月3日,伊拉克一驻有国际联盟部队的基地又遭火箭弹袭击,白宫称美方正在对事件进行评估,若有必要会选择时机和方式予以回应云云。

这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不过笔者注意到,美方目前称尚未确认此次袭击者的身份,亦未有组织宣称对此次袭击负责。既如此,笔者建议此事还是到此为止吧。不然的话,“冤冤相报何时了”?在此笔者要送给美方一句吾国领导常说的话:大国该有大国的样子。

                                                  2021年3月8日于竹径茶语

 

简介:未名者,江南布衣。生于20世纪50年代,下过乡,上过学,教过书,做过公务员,写过小说。中年后下海创办并主编某内部刊物凡二十多年,撰有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等分析评论文字千万余言。现已退休,居于山间一寓,远离城市喧嚣。2017年开始撰写博客(“未名周记”),2018年7月开始兼写微博(“未名日记”),以发挥余热,防止痴呆。有道是:只事耕耘,不问收获;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也。

笔者电子邮箱:wmc529@sina.com

话题:



0

推荐

蔡未名

蔡未名

1966篇文章 7分钟前更新

未名者,江南布衣。生于20世纪50年代,下过乡,上过学,教过书,做过公务员,写过小说。中年后创办并主编某内部刊物凡二十多年,撰有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等分析评论文字千万余言。现已退休,居于山间一寓,远离城市喧嚣。2017年开始撰写博客,每周一文,2018年7月开始每日兼发微博。发挥余热,防止痴呆,只事耕耘,不问收获。诗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也。 电子邮箱:wmc529@sina.com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未名周记(每周一发布)

文章